说到肺系疾病,估计大家首先会想到肺炎、咳嗽、哮喘……不过~~重要的总归要压轴嘛~~所以,今天,先跟大家讲述肺系疾病中感冒、发烧的常规推拿手法(表要打我~~师傅授课如此~~按顺序来吧~~)
一、感冒
这该是最常见的病证了~~不管是大人、孩子,一年感冒几回都很正常,有些多喝水也就扛过去了,有些却会引发并发症变得严重。前面的很多文中都有提到,关于感冒最常见的治疗误区在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蒲地兰~~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先辨证。
感冒的坏心情只有自己懂 ……感冒总属外感,故施以祛风解表。在此基础上,考虑风与他邪相合形成风寒、风热、暑湿、风燥等情况,分别辅以散寒、清热、除湿、润燥等治法。
(一)基本方
1.头面四大手法
在前面《小儿推拿(6):头部穴位》中已有描述,在此,再与大家分享下:推拿所需时长: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各1min,揉耳后高骨10遍。
1)开天门:推拿起式,有天人相应之意。
操作:两拇指交替自眉间向发际线方向推。
2)推坎宫:祛风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操作:两拇指同时从两眉头向眉尾方向推。
3)揉太阳穴:作用同上~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按揉太阳穴。
4)揉耳后高骨:作用同上~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按揉耳后高骨穴。
2.清肺经(2-3min)
3.推上三关(3min)
4.掐揉二扇门(1min)
5.拿风池与肩井(各1min)
(二)辩证加减
1.风寒感冒
说到风寒,可以复习下上一篇里面“寒与热”对比的图,可以很好的把握寒热的症状。
其治法宜发表解肌,温经散寒。
故处方有:a.基本方重点:拿风池&肩井。b.添加:揉外劳宫、一窝风、拿列缺各1min;黄蜂入洞法30s。
2.风热感冒
症状见对比图。
其治法宜解表清热。
故处方有:a.基本方重点:头面四大手法,清肺经。b.添加:揉内劳宫、清天河各1-2min;下推七节骨至局部潮红。
3.燥邪感冒
症状与上一篇中“燥邪伤肺”相类似,以干为主,咽痛,目痒,舌红苔薄黄而干。
其治法宜解表润燥。
故处方有:a.基本方重点:同风热感冒;b.添加:清天河水、掐揉二马各1-3min,抹咽喉1min。
4.暑湿感冒
多因夏季受凉所致,症状与“风湿袭表”相似。
其治法宜清解暑湿,疏通经络。
故处方有:a.基本方重点:拿肩井、风池各1min;b.添加:拿五经各10遍,扫散头部1min。
二、发烧
可以说,一遇小儿发烧,家里基本会经历一场鸡飞狗跳。太多的育儿文都在支招怎么处理发烧,该不该捂,该不该物理降温,该不该用药~~
其实呢,发烧只是各类病症的症状之一,如果不进行辩证,任何处理措施都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生病不能乱用药,那是孩子免疫力在成熟的过程;同样,发烧也是孩子体温调节点成熟的过程。过早使用退烧药会使孩子体温调节点无法成熟,以至于后面一发烧就hold不住~~
当孩子情况良好时,40度以下都可以控制不用退烧药,当然如果出现异常症状,退烧药还是必须。不管怎么说,都是要以自己孩子实际情况而定。
(一)鉴别判断
一般三天以内的发烧,不用太担心;超过三天的发烧就要注意是否有下面这些重症了:
1.麻疹
目前,麻疹基本很少见(但也偶有发现),其表现为持续高烧,退烧药效果不佳,口腔颊部出现麻疹黏膜斑,是其特征。
2.风疹
体温多在39度以下,持续1-2天后出疹,疹子细小,鲜红疹出烧退,出诊后1-2天烧退。
3.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而引起人们重视。川崎病一般为持续5天以上高烧,双眼充血明显,手掌足底潮红,皮肤多红斑样皮疹,无疱疹及结痂,口唇红而干裂,草莓样舌,咽部潮红,颈部淋巴结肿大。
4.急性扁桃体炎
初期见高温,甚至超过40度,咽部疼痛,吞咽困难,扁桃体红肿或有黄白色脓点。
5.手足口病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痛,口腔黏膜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内液体较少。
6.肺痨
长期不规则低热,不超过38度,以潮热盗汗为特征,清热镇痛药无效,抗结核治疗效佳;长伴咳嗽、咳血、身体消瘦等症状。
7.肺炎咳嗽
持续高热或超高热,伴有咳嗽、气促,严重时出现鼻煽、烦躁、颜面青紫、惊厥等症状。
现在,闻“肺炎”色变,一点症状就被诊为肺炎去挂水~~这个流程想必很多宝妈都遇到过,其实呢,这是有点夸张了的~~真正严重的肺炎症状请见上方。
(二)基本方
1.平肝清肺(1-3min)
2.打马过天河(2-3min):适用于热证,手上沾上凉水,用手腕力量拍打天河水;也可在天河水沾凉水,吹气,这些都是在心经上散热。
3.推天柱骨:先以手掌轻拍天柱骨20余次,继而下推至局部潮红。
4.推上三关和下六腑:根据病情确定比例。
5.推箕门:先以手掌从下向上轻拍令局部潮红,继则从下向上推2min。
(三)辩证加减
1.外感发热
各种外感疾病引起的发热,这应该是我们最常见的发热情况了,多为感染性发热。
症状为恶寒发热,咽喉不利,鼻塞流涕,舌苔薄,指纹浮。
治宜祛风散表,透达邪热。
故处方有:a.基本方重点:推三关;b.添加:掐揉二扇门、掐揉小天心、拿列缺各1-3min;此外,外关穴也是很好的外感发热的操作穴位。
除了外感发热,中医中还有独具特色的“内伤发热”之说,即非感染性发热。以下多为内伤发热。
2.食积发热
俗称“饮食烧”,发烧温度不高,一般在38度左右,不思饮食,脘腹疼痛,口臭,烦躁不安,或恶心呕吐,苔腻。其最显著特征为发热第一天即苔腐腻。一般外感发热,第一天呈现苔薄的症状,与食积发烧不同。
治宜消食导滞,清热化积。
故处方有:a.基本方重点:清天柱骨;b.添加:清胃经3min,挤按板门10次,掐揉四横纹10遍,捏脊6遍(“捏脊”即“捏积”);发热建议倒捏脊,有消积、清热的作用。
3.气虚发热
发热绵绵,恶风自汗,反复感冒,面色萎黄或苍白,舌淡苔白,指纹淡。不止孩子,也常见于产妇。
治宜益气清热。中医的“补中益气汤”针对此症,其中黄芪、当归补气血。
故处方有:a.基本方重点:推上三关;b.添加:补脾经、揉肺腧、拿肩井各1-3min。
4.阴虚发热
长期食积或胎中滋补过剩的孩子容易产生阴虚发热。
长期低热不退,夜间为甚,手足心热,盗汗自汗,口干舌燥,舌红少津。
治宜养阴清热。
故处方有:a.基本方重点:推箕门;b.添加:摩涌泉、补肾经、揉二马、点揉三阴交各1-2min。
不管怎么说,提高孩子的自身抵抗力是一切手段的根本,只有抵抗力增强了,才能更好抵御各种病证,推拿才会更显效果~~毕竟,推拿的原理在于利用气血的自我调节,当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时,推拿起效也会更快些。
好吧,下一篇主讲咳嗽、哮喘,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