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身边很多成功人士,却依然成就不了自己。同样,互联网运营人员经常问到一个问题:为何我看了很多干货,但却运营做的还是一塌糊涂。究竟原因何在?难道是自己不优秀?
运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单一概念是体现不出运营的内涵的。特别是对于运营新人,最基本的概念性东西都没有理解,自己对产品都定位模糊不清,这种情况下做运营将是极吃力的,甚至功归一溃。
下面笔者从这几个角度探讨、梳理问题所在。
一、知己知彼(你了解产品吗?你喜欢你的产品吗?)
军事上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自己有清楚的理解,对用户需求有深刻的体会,你才能在运营战略上更高一筹。一个对自己都不了解的人,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一个连自己都不喜欢的人,如何让别人喜欢你呢?
当运营遇到挫折,说产品烂的不行;当用户抱怨问题太多,说客服怎么服务的等,展现出一幅怨天尤人的样子,进而不喜欢产品。
不喜欢恰恰反映出运营对产品的理解程度以及本身的专业能力,如果你对产品各个模块功能了如指掌、对用户需求拿捏的准确,对产品所处的阶段该做何种方案运筹帷幄,那么你遇到问题自然就去找原因,如此你对产品才会产生感觉。
基于这个原因,培养你对产品的热爱,首先是你得懂产品。从产品模块、产品功能、产品定位等方方面面清清楚楚,遇到问题寻找问题根源,并不断试错,培养你对产品的喜爱。
要做好运营,首先要爱自己的产品。
二、目标导向
无论做任何事情,有计划有目标才事半功倍。幸运之神也总是垂青有准备有目标的人。做运营没有目标,你容易走入歧途。
拿微信公众号举个例子,只是每天定时更新文章,只看一下阅读量与关注量增加幅度,还每天勤勤恳恳加班到很晚,结果一个月下来、半年下来,效果甚微,自信心受到打击。
在运营时,有没有想过微信运营指标有哪些?不同文章为何阅读量与转发量有很大的区别?哪种渠道更适合推广?这篇文章是用户所喜欢的吗?哪种手段成本最低?,等等。
所以,需要清楚每个方案、每个细节,目的是为了什么?适不适合?成本是否最低?所做的工作要围绕、吸引用户、留住用户、提升转化为导向,而不是仅仅为了运营而运营。
三、为了KPI而不顾长线发展
前面讲到运营人的目标很重要,与此对应的另外一个问题是KPI,谁也躲不开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在大公司里,KPI很重要,但很多时候它也只是一个数字。KPI的各项指标是用来干什么?量化工作效果!如果执着于这个数字,而忘记制定这项指标的初衷,则是本末倒置。
很多KPI数字都是很容易完成的,因为只要是网络上的数字,多多少少都是刷的渠道,不管是用户数、粉丝量,还是活跃度、留存率、排行榜,这背后的完整产业链早已超乎你的认知。
优秀的产品运营人,在完成KPI的同时会去思考业务的长期发展模式,选择最适合当下的运营重心,在正确的时期做正确的事情,绝不会轻易做出杀鸡取卵的壮举。
四、学会与用户“谈恋爱”
我认可黄老师的“唯爱与用户不可辜负”,对待用户就像对待你的恋人一样。运用触动的理念打动用户,不要为了得到暂时的利益以及用户,便不择手段。
不要想着先回报,要想着先服务好用户,这样当你在需要的时候,有可能用户会给你超乎想象的回报。当然不是说就不讲效益,而是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与用户保持一种朋友感。
其实这是一种艺术的运营,当用户需要的时候,马上想到的是XX,这种感觉是多么美妙。
五、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并坚持下去
运营需要的是不断的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思考、总结,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并不断坚持下去。所以,干货不是用来看了,很得多了未必是好事。有自己的方法论与大局观、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切入角度、找到复杂问题的突破口,等等。
运营不会那么顺畅,更多的是要执行并不断坚持。
六、保持一颗生活充满美好的心态
运营有时候需要增加点美妙感,因为运营经常加班,要保持美好的心态。工作之余做该做的事情,享受生活的美好,增加生活趣味感。
相信,有兴趣的人,他的运营才能更有趣味。
运营,其实也可以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