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学霸社群
第48周 《感官心理学》读书心得 Frank

第48周 《感官心理学》读书心得 Frank

作者: FrankCoach | 来源:发表于2019-12-08 11:23 被阅读0次

    作者:塞尔玛·洛贝尔

    作者是一名国际知名心理学家,曾是哈佛大学、塔夫茨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和纽约大学的客座教授,任特拉维夫大学执行委员会成员和心理学院院长。

    本书介绍了人类通过感官体验,对外界进行了解和认知。同时,外界微小的变动,也会反过调动我们的潜意识,甚至影响潜意识,从而触发我们的情绪和意识。

    简单地说,就是环境能够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

    奶茶顺滑甜蜜的口感很容易就让我们感到快乐。

    碳酸饮料富有刺激性的气泡能让人的心情为之一振。

    咖啡作为提神的利器,有时候就算不喝,仅仅是闻到味道就会让我们清醒几分,并且内心也能感觉到那种与疲惫抗争的微苦。

    柔软的沙发很容易让心情放松。

    根据具身认知理论。我们是通过与抽象概念相关的身体体验,来认识这些概念的,从幼儿时期开始,便通过体感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世界,这些身体的感觉,构建起我们认识的基础和框架,帮助我们理解情感、关系以及地位等更为抽象的高阶概念。

    一、外部环境对感知的影响

    1、私人空间

    国内有一门学说,叫做风水学,其背后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比如:

    卧室的门不要直接对着大门。大门是家人和朋友进出的地方,而卧室是私密的休息空间,在睡觉时如果有人进进出出家门,产生的噪音传响会影响睡眠,从而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

    卧室不能四面是墙而没有窗户。卧室里的窗户除了让空气得以流通,白天更可以采光,使人精神畅快。密室两个字都会产生压抑的感觉,如果房间长时间照不到太阳,心理容易产生抑郁烦闷的情绪。

    床头不应该对着镜子。可能会引发很多人想起惊悚片和恐怖电影的情节。不能对镜子是因为人们从睡梦中醒来,在意识不很清楚时,常常容易被映在镜子或落地窗里的自己所惊吓到。

    卧室不要对着卫生间。因为卫生间是供人排泄的地方,容易产生秽气和湿气,特别是在南方,回南天的时候潮湿的墙壁甚至会滋生霉斑,正对房门会对卧房的空气产生影响,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害。

    除了风水,我们所处的个人环境,也会对自身产生一定影响,比如:

    我们休息不好或者缺乏光照的时候,总会感到疲惫和厌倦。

    房间太乱,我们找不到自己的东西时还会发脾气,这种情绪本身就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

    由此可见,我们在房间里落座的位置,对我们的成功和健康,是有一定影响的。

    2、公共空间

    与私人空间对应的就是公共空间。

    当我们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环境时,最容易接触和交流的就是离我们比较近的人,比如“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

    当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也更愿意向身边的人求助,因为远水解不了近火,比如“异地恋的困扰”。

    与不同的人相处,我们保持的空间也不同。

    大脑的杏仁核在他人离我们太近时,会发出警示,让我们防范对方可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的潜在伤害。

    我们会格外在意自己的私人空间,如果有陌生人闯入,自己就会觉得不适。

    因此,相对于亲人,陌生的人,我们需要保持更远距离。

    与此同时,充分运用身体的距离,将帮助我们事半功倍。

    比如,如果你想要跳槽或是辞职,你就应该和上司拉开一些距离谈话,让对方感受到你淡漠的情绪。

    如果你想要和父母在一些严肃问题上进行商榷,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会更容易让他们以平等的视角看待你,也让他们以比较客观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3、高度

    高度的概念,通常与我们长期的认知习惯有关,比如,位高权重,我们会觉得有权势的人,会更“高”。

    3.1童年的影响

    在我们童年的时候,既弱小又低矮,被认为是我们一生中最脆弱的时期。

    我们习惯仰视,并且要依赖比自己更高更壮的爸爸妈妈来照顾和安抚。

    在我们犯错的时候,也会害怕爸妈的责罚。

    在孩子的心里,爸妈不仅能提供看护,还具有绝对的权威,成年人的形象在孩子心中是高大的,具有力量的。

    3.2学校

    当我们来到了学校,会发现,班里最高的同学会多一些注意,身姿挺拔的学生也经常被选为运动会的护旗手。

    3.3等级与权力

    “高”从空间上连接了等级与职级这一抽象的概念。

    不管是哪里的统治者都喜欢建造很高的宫殿与建筑,以彰显自己的权力与资源。

    3.4积极与消极

    比如,祝贺某人有更好的前程时,我们会说“节节高升”。

    在股票市场上,我们会说“跌倒了谷底”。

    3.5行为

    比如,人要往高处走。

    总之,将“高”与“更好”“更多”等概念联系起来,构成了我们普遍的认知习惯。这在无形中影响我们的思维和判断。

    4、体积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体积关系着力量,庞大的体积通常是力量的载体。日常接触的食物、服饰及各种日用品,我们所选择的尺寸,实际上能反映出我们内心的感觉。

    体积大的东西也很难被忽视,比如,大型动物、重型机械、大块头。

    回想一下生活中的场景,拥有大的车子,大的花园,大的房子的人通常也被认为更有能力和资源。

    5、明亮度

    我们对物体亮度的感知,受主观因素和背景环境的双重影响,这跟我们的判断、情绪以及积极和消极的心理因素有关。

    5.1明亮度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状态

    比如,如果今天你心情沮丧,走在被花灯装饰的热闹的街上,但是由于你内心苦闷,这些灯在你眼中失去了色彩,你只能注意得到黑夜的无边无际。如果今天经历了好事,或是得到了别人的夸赞,你走在只有一盏路灯的昏暗小巷,这不起眼的路灯也会给你指引着希望的感觉。

    再比如,两件物品放置在同样的灯光条件下,带有负面色彩的物品看上去,就要比带着正面色彩的物品更黯淡,人们会选择关注更加鲜明和更加积极的事物。

    5.2明亮与积极、黑暗与消极的关系

    不道德的行为与黑暗有关,光线是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

    比如,当你深夜还在埋头加班、写论文、准备ppt时,这种状态很难让你打起精神来,你会觉得精力被榨得所剩无几,满脑子都是消极的想法。如果是在有明亮窗户的咖啡厅或者图书馆,做事的效率会提高很多,并且光线也会启发你的灵感,很多艺术家就是在阳光忽而变化的一瞬闪现灵光激发创作。

    夜晚的犯罪率和遇害率都要比白天高。

    我们之所以会认为黑夜更加危险,是因为在黑暗中,很难看清犯罪者的行为,这种隐蔽的状态会包庇一些不道德的行为。

    如果多几个路灯或者有24小时营业的餐厅和商店在周围,内心才会稍稍减轻害怕的情绪。

    总之,外界环境对我们感官的影响是会起到一定作用的,有时,是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内部感官的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过程

    根据具身认知理论的说明,我们的决策制定与感官体验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触觉

    触觉是感知环境的桥梁,我们在看到很多新奇事物后,都会萌发想要去摸一摸的冲动,并且触觉还能够帮助我们深入表象。

    1.1温度

    身体感受到的温度,实际上也能影响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温度”。

    比如,海底捞有两条毛巾,一条是在等位时的热毛巾,一条是在进餐前的热毛巾,当顾客感受到这两条热毛巾的温度,在某些情况下,会抵消客户对菜品挑剔。

    1.2材质

    不同的触觉可以影响我们对于软硬的心理认知。

    比如,在商业谈判中,如果双方坐的椅子是软的,那么坐在上面的人就变得更加能够通融,氛围也会有所缓和,让我们觉得与对方有交流和沟通的余地。如果坐的都是冰冷的硬椅子,就更容易将对方视为敌人,也不会轻易做出妥协。

    房间里更喜欢放置柔软舒适的家具,不管是沙发还是靠垫,软乎乎的东西总能为我们带来心理的慰藉。

    小孩子特别容易对毛毯或柔软的玩具产生依赖感,并且很多成年人也喜欢抱着毛绒玩具睡觉,心理学家将之称为“过渡物件”,这些物品可以增强我们的安全感,抚平焦虑。

    1.3重量

    比如,同等大小的礼品,更重的那个,会让我们觉得里面是更为重要的贵重物。对于比较轻、没什么重量的盒子,会让我们觉得比较微不足道,甚至忽略。

    因此,重量的感觉带给我们关于重要性的认知可能是错误的,虽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但是我们需要更好地去认清这些难以察觉的心理陷阱,好让我们所做的决定,脱离物体材质和重量的干扰,更真实地反映我们的本心。

    2、视觉

    色彩往往能够刺激人的情绪,并且不同的颜色在文化和社会环境中也代表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绿色,代表生机盎然。

    黄色,代表明亮。

    白色,代表纯洁优雅,积极的状态和事物。

    黑色,代表负面、恐怖、邪恶的行为,也能表示出严肃和恐惧的情绪。

    红色,代表激情、危险、胁迫以及欲望。

    红色通常与危机相关联,因而能引起紧张和焦虑感。

    比如,在一些比赛中,穿着红色队服的人更容易获胜,因为红色看起来更有激烈进攻的冲击力,身着红衣的人情绪会被这种颜色所感染,更加地拼搏奋进。对手会感觉这种醒目的危险一次次向自己冲击,从而产生焦虑感,能力也大打折扣。

    有时,穿红色衣服的女生更加性感撩人。

    3、嗅觉和味觉

    甜蜜的味道能给人带来快乐,使人心情愉快。

    一些人在摄入巧克力等甜品后会变得平易近人,且更加的乐于助人。

    在与人发生争执或者想要缓和情绪时,可以通过甜点让我们的行为来个180度的大转弯。

    商场会通过怡人的香气,提高顾客的消费水平。

    而腥臭的味道常常引人怀疑。

    需要注意的是,嗅觉是非常灵敏的,并且它会提醒着你,有什么东西出差错了;如果你突然在某种环境里感觉什么东西闻起来“怪怪的”,不妨三思而后行。

    总之,外界的一切刺激,会引起我们内部感官系统的连锁反应,其中包括触觉、视觉、嗅觉和味觉。在某些时候,通过对环境的调整,能够引发我们内部感官系统积极的响应。

    三、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对潜意识的影响

    我们会因为外部的环境以及内心的体验,而养成一些固定的思考习惯,并从潜意识中建立对某些事物的认知。比如,上文中提到对“高”,“颜色”等的认知。

    1、潜意识

    1.1道德与干净

    我们被影响的这些潜意识,会进一步地改变我们对道德的评判标准。

    我们的潜意识中,常常将道德和身体洁净联系起来,认为身体的清洁可以减轻我们的罪恶感。

    在一些宗教的仪式中,也有诸多净化灵魂的行为,比如,通过洗涤的方式,让我们回到最天真无邪的状态,得到救赎。

    1.2道德与脏

    谈起背叛、谋杀、偷情或一些道德上有污点的事件时,经常会用感到恶心来形容。

    恶心本身是用来形容腐烂的食品和刺鼻的恶臭的,但是在这里往往与道德上的反感有联系,形成一种心灵或者眼睛受到了污染的感觉,甚至有些人看完一些残忍的刑事案件纪录片还会想要呕吐。

    并且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于这些不道德的行为都会感觉很脏,比如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得的钱财,我们更偏于觉得这是一种赃物,自己不想染指。

    总之,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我们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做出了一些不太好的选择判断,当我们想要摆脱这种自己不喜欢的状态时,我们认为通过清洁可以让自己变得完好如初。

    这种联系也可以通过抽象与具象概念之间的关联来解释,我们用“恶心”和“脏”来形容某种事物,作为一种修辞是抽象的,但这也是我们在看到具体事物时所形成的感官体验,是真实的也是具体的。

    2、具象化

    2.1抽象概念具体化,调整我们的情绪

    我们可以运用抽象概念具体化,来调整我们的情绪,比如,通过写日记,用笔将困扰写下封存或者丢掉,负面情绪也会随之缓解。

    那些演说家或者老师,在讲述问题时配以动作,或许夸张但是显得十分有感染力。实际上,正是这些动作,带动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谈论的事情上。

    在早教方面,老师和家长也是一直以动作引导孩子学习语言或者行为,因为利用身体的动作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知识的具象化,开发我们的思维。

    2.2具象化的行为,提升我们的创造能力

    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在学习和工作时长时间坐在书桌前冥思苦想。其实,这样不但想不出好的点子,这种一直坐着的状态会使人更加僵硬。

    因为我们思考问题时,往往只是在脑海中构建的一个框架,没办法立马实践。

    不能动手实操就导致我们有时候看待问题不全面,没有新的创意,很容易墨守成规。

    而不闭塞的办公环境、可以让人多一些走动的机会,这些身体和感官的运动可以让人在更放松舒适的状态下,产生妙趣横生的点子。

    所以,如果你想要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更加的跳跃,不妨也在工作时走走看看,或者通过一些肢体动作去模拟思考的情景,可能更容易激发自己的灵感。

    摆脱原有的封闭环境,这意味着你将不囿于传统,以更具创造性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当你走出自己熟悉的空间,更可能发现别人不会想到的解决方式,识别他人意识不到的资源,也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总之,通过把抽象概念的具象化,不仅有助于我们情绪的缓解,同时,也会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一下,感官心理学,是研究外界环境与我们内部感官之间联系的学科。我们对环境的感知,形成了我们对某些事物的内在认知,如对“高”“颜色”等的关联认知,而这些内在认知,长期演化成我们的潜意识,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判断。

    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潜意识,进行有意识地应用,那么,将会有助于我们生活、工作质量的提高,比如,对我们情绪的抚平和创造力的激发。

    笔者之前分享过《粉红牢房效应:绑架思维、感觉和行为的9大潜在力量》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书中讲述的也是环境因素对人心智的影响。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点击下面链接查看。

    《粉红牢房效应》第一部分

    《粉红牢房效应》第二部分

    《粉红牢房效应》第三部分

    以下是笔者整理《感官心理学》的思维导图。

    查看高清思维导图,可以进入公众号“CoachMind”聊天页面,回复“106”,领取《感官心理学》高清思维导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48周 《感官心理学》读书心得 Frank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zg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