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越发理解司马迁《史记》里的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而往”,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都是“利”
我们单位工资改革,基本教学工作量8节课没钱,超过8节才有课酬,原来很多人都不愿意在学校上课,听闻很多人都在外校接课,于是乎领导为了杜绝这样情况开始大改革,超过八节课时的课酬比外校高,八节又是基本工作量,想看看这个时候还有多少人会选择外校上课,我觉得这也是改革的一个由头,我从来没有在外面上过课,但是我一直认为在外面上课的老师如果他们精力有剩,资源的充分利用有什么不好,这样的改革是不是也是利呢?
好几个院系的有些专业因为学生人数和老师数量不成正比,导致了如果每个老师要拿到原来没改革时12节课酬必须上现在改革后12节课,如果只有八节课基本工作量收入就大大减少,因此就造成了一种现象,每个教研室如果课少,同事之间为了课就开始抢来抢去,你争我夺,和领导关系好就可能对你更多照顾,课程安排就开始变得不是那个老师上这门课最适合,上得最好,为了学生更好成长和发展,那位老师就负责这门课程,课程安排多了更多照顾,关系,课程选择同事之间就出现了很多矛盾,同事之间内斗,挣抢越发激烈,原来如果自己专业没有课,老师可以去其他专业或者学院其他系部接到课,现在是各自为政,都把课揽在自己教研室,一个老师原来12节课,现在为了挣钱有的就开始16节甚至更多,不管这个课适不适合他来主讲…,有的教研室课少,有一些老师就只有八节课甚至还没有,完不成拿到基本工作量的收入…
看到这样的现象,身在这样的局内,自己都觉得可笑,曾经关系不错的同事有可能为了课,就直接扛上,你争我抢,好不热闹,越发理解利字当头,有多少人会不陷于其中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