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笔记之----《 巴山夜雨 》 吴永刚、 吴贻弓

第四代导演代表作品

代表了第四代电影人,对于人民日常生活和精神现实的的深入追问,以及对于历史、政治的深刻反思。
影片在伤感的语调中缓缓地回顾了,知识分子在文革时期所遭受到的痛苦,借助 “ 船” 这一独特的闭合艺术影像空间,展开了对于新时代的理想建构。
“ 船” —闭合意识影响空间的作用

有效地隔绝了外部世界
把时间和空间都压缩到了一个很短的限度和很小的范围内
借助空间的锁定法,将外部现实世界与内部世界完全隔绝开来,减少了外部世界对客轮上私人空间的叙事干扰,尽可能地特定空间、时间内呈现人物情感的集体爆发。
“ 船 ” —特定空间中的人物塑造

船的旅行、搭载功能决定了剧中的人物将以一种偶然的方式聚散,也在特定时代赋予了某种天涯孤客的悲苦情态。
虽然描绘的仅仅是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普通客舱,但却浓缩了一个巨大社会在一段非常时期中的真实情。
通过 “ 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 的是诗意表现手法,将那段历史的情怀具体化,就像黑暗江面上的一艘船,逆流驶向光明。
“ 船 ” —特定符号的象征意义

“ 船” 在艺术作品中往往被赋予了 “ 引渡 ” 、 “ 救赎 ” 等意味特殊的符号指代。
影片把故事和人物集中到一条客船上去描写、又放到这条源远流长的大江旅途中去发展,正是要人们把电影,所反映的那段动乱的政治生活,放到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当中去思考和探寻。
导演更为注重于情感的把握,而非情节的开展。

通过特定空间特定时间的集中展现,触发人物内心最为真实的情感。
影片迎合了新时期伊始,电影圈围绕历史、个人、政治,真诚而又深切的美学追求,从而也成为了当代中国电影民族化进程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