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的一天,一个互联网中厂,领导把我们召集到办公室,通知所有人被裁,包括他。在此之前,部门已经历了2次大动作的裁员,原本六七十人的团队,缩减至不到十人,本以为能小心翼翼地捱过这个难关,没想到这一天还是来了。
最初的两个月,计算着公司n+1的赔偿,每天窝在家里学习、整理作品集,此时比我们早三个月被裁的同事们已经陆陆续续找到了工作,我也对自己的作品集以及招聘市场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年底,国家全面放开疫情限制,各大互联网公司依旧在陆续裁员,虽然有些担心,但也暗暗说服自己,年后招聘市场一定回暖,继续努力。
年前11月中旬至3月,我经历了30+次的面试,在无数次的期待、紧张、失落、颓废中不断循环。直到3月初接到一家创业公司的offer,这家公司我只经历了一次面试,时常大概10分钟,没有作品集介绍,没有二三四轮面试,直截了当,还给到了我还不错的薪资。入职前虽然忐忑,但又怕失去仅有的一次机会,还是入职了。
入职后的工作算不上不愉快,通勤单程1小时40分钟,业务上也有偏差,和上一份工作相比落差很大。与此同时,入职的第一周陆续有3家不错的公司联系我面试(之前都没有这么多好机会),天知道我多么迫切地想得到一个好机会,离开这个需要每天折腾三个多小时在路上的小公司。一周后有家公司告诉我面试通过,需提供学历证明和薪资流水。收到消息的一刻,我脑子都懵了,想到这么多天的折腾和忍耐,我恨不得立马离职。
只是上天就爱跟你开玩笑,直到2周过去了,我依旧没有收到企业的谈薪电话,更别提正式的offer。原来企业所谓的面试通过只是宣布成为备胎中的一个,可我却傻傻地相信和等待着,而且早就和现在的公司提交了离职。
之后的几天,一边谴责企业的不道德,一边悔恨自己的冲动离职,在无尽的失落和悔意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就像是带着对前女友的思念开启新一段恋情,我们叫做渣男,但我这样的做法又何尝不是?带着对上一份工作的执念,当然看不到这份工作的优点,每天只抱怨当前工作的硬件软件的不足,不能很好的投入工作,不仅给企业带来了麻烦,也让自己的简历添了不光彩的一笔,这是对工作的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经历让人成长,之前我还有互联网的执念,现如今没有了。现在我能理性地分析一份工作的优劣,也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用互联网的眼光来看,我的简历可能花了,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多了一段短暂的工作经历就要否定我的个人价值吗?35岁就应该被社会淘汰吗?这难道不是互联网对打工人的PUA吗?互联网裁员大环境下,坚持走这条路太难了,认清现实,放下对互联网的执念,顺势而为,接受新的挑战和机遇,才是人生智慧啊。
哦,还有一句,这年头找工作,不给offer就啥也不是,你先认真你就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