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倾注了许多心力,可是却没有达到令自己满意的结果。有的父母认为是孩子的问题。——
“太调皮了。”
“太难管了。”
“太叛逆了。”
也有的父母善于自省,认为是自己的问题——“都怪我太惯着孩子。”
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之所以没有达成好的效果,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用错了方法。比如有的家长过于唠叨,过度的耳提面命反而适得其反,引起孩子的反感。如果家长们深入了解了儿童的心理,那么,知己知彼,将心比心,教育的效果一定会得到改善,亲子之前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今天,小7就来给各位家长分享几个儿童教育中的心理学现象,一起学习,做个好父母吧!
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讲过这样一则寓言:一群小朋友连续几天都在一位老者的门前嬉闹玩耍,喧闹的声音令老人十分头疼,于是老人给了孩子们每人10美分,并告诉他们:“感谢你们令我的门前充满活力!我觉得自己也变年轻了!这是你们应得的报酬。”孩子们非常开心,第二天依然过来,可是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虽然有的孩子觉得钱变少了,可大部分孩子还是很开心。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看着手里的2美分,生气了:“我们费力地热闹了一天,才给2美分,我们再也不来了!”于是老人家门前恢复了宁静。
这位智慧的长者显然是一位很懂心理的人,他给了孩子们钱,这样,孩子们原本发自内心的玩乐变成了为了赚钱的玩乐,老者将自己无法掌控的“孩子的内部动机”转变为自己可以掌控的“外部动机”——美分。于是掌控了孩子们的行为。
罗森塔尔效应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群小白鼠随机分成A组和B组,然后告诉两组的饲养员,自己将聪明的老鼠挑出来分到了A组,剩下的智力一般的老鼠在B组。一段时间过后,罗森塔尔对这两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实验,发现,A组的老鼠的表现比B组老鼠的表现明显要好——A组真的变聪明了!
罗森塔尔想确定这种现象会不会在人的身上发生,于是在一个中学进行了实验。他在教室中随便选出了几名学生,然后告诉老师,经过他的测试,这几位学生的智力明显高于其他学生。一段时间过去之后,罗森塔尔又去拜访这个中学,震惊地发现,当初被他挑中的学生竟然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外部的向上向好的信任与期待会对人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家长可以将这种期待传递给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被称为温暖效应,来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南风和北风比谁更厉害,看谁能把人身上的衣服脱掉。北风使出了浑身解数,呼呼地吹,寒风凛冽,风吹刺骨,于是人们紧紧地裹住身上的衣服。而南风,只是缓缓地吹,吹得人暖意融融,将衣服一件一件地脱掉了。最终,南风取得了胜利。
南风之所以赢了北风,是因为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强行用风力吹掉人的衣服,而是让人们自动脱掉衣服。这种因启发自我需求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懂得利用“南风效应”,将父母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孩子内在的需求,进行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孩子主动做的事情,效果一定比父母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要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