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的第3课,课上首先回忆了比大小、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并让孩子们学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随后出示跷跷板,让孩子们观察跷跷板长什么样子,在生活中有什么体验,知道了可以通过用眼睛“看”谁沉下去了,谁就重。接着提出问题,没有跷跷板怎样比较数学书和数学2号本的大小呢?用手掂一掂。这是孩子们喜欢的环节。最后看也看不出来,掂也掂不出来,怎么办呢?这时候介绍神秘武器——天平。
没想到,孩子们对天平的喜爱超出寻常,每做一个活动小朋友们都睁大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看会发生什么变化。由于天平数量有限,只有个别孩子能操作到天平,于是刘同学举手说:杨老师,我可以制作一个天平!我看到了他用橡皮做支架,尺子做天平的称,便说:想法很好,不过下课的时候你可以试一试。
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画面。
跷跷板的世界 跷跷板的世界 跷跷板的世界 跷跷板的世界 跷跷板的世界 跷跷板的世界有时候我在想,老师真的只是一个引路人。孩子们会给你惊喜,不要固化他们探究问题的方法。
一次偶然,班主任问陈同学:你喜欢数学吗?陈同学回答:我喜欢那节用天平称轻重的课!虽然答非所问,但是我想那节课应该给了他很深的印象,也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2019.9.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