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自由,人类经历了多少战争,多少苦难才说出这句话,而放弃它,只需要五天。《浪潮》这部电影是根据一个发生在美国校园内的真实事件改编的, 实验发生在1967年,而纳粹更是距离我们已经近百年,但是民主自由的观点并不是根深蒂固,反自由的力量从来没有消失。
影片的开头,文格尔开着车,听着ROCK N' ROLL HIGH SCHOOL,high到不行,感觉就是一个自由反叛的中年人,完全没有办法想象这样一个人会成为一个独裁组织的领袖。学生的情况更是复杂,个性张扬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团队意识,个性懦弱的则唯唯诺诺,小心的取悦别人。这群学生就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一个缩影,有的对当下社会现状感到失望,有的拉帮结派,寻求刺激,有的缺少家庭的关怀,有的则空有抱负而没有具体的方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缺少一个突破口。
这群个性截然不同的人是如何被集体控制的呢? 过程并不复杂,相反它简单的出乎我的意料,虽然电影中做了一些简化,但核心内容还是一样的。
1.“纪律成就力量”
调整座位,由原来的组座位排列,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变成整齐的六列,就是我们上学时候坐的那种方式。然后确认文格尔的领导地位,要求称呼他为文格尔先生,发言要获得允许并且站起来,发言要大声简短。
2.“集体成就力量”
一起做操,调换座位,打破小团体,把成绩不好的和成绩好的安排在一起,当然并不是指差生,只是在某些课成绩好,某些课成绩不好,这样可以互补的人坐在一起,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3.“行动成就力量”
统一服装,给组织起名“浪潮”,设计图标,徽章,主页,发宣传,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贴浪潮的标志,并且设计了一个手势作为成员之间打招呼。
这个组织由开始的三四十人,发展成了上百人,别的班的同学也跑来上课,大家的热情都空前高涨,浪潮成员之间特别团结,好像之前的种种矛盾冲突都消失了,大家都为着同一个目标奋斗。这个电影让我最害怕的是,在观看的过程中,对于有些观点做法我自己都是认同的,里面这些学生的问题基本上都能在现实中找到案例。而且加入浪潮之后,大多数学生都取得了进步,变得更积极上进,有纪律性,有团队意识。身在其中的人是意识不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有什么问题的,因为他们的某些欲望得到了满足,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分析这个电影很多都是从集体出发,考虑集体无意识,我觉得集体也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人一旦进入到集体中就会失去一部分特性,我想从几个典型的人物出发来进行分析。
文格尔
作为这次浪潮运动的精神领袖,文格尔是个很矛盾的人。一方面,他很随和,对妻子温柔体贴,喜欢运动,听摇滚,跟学生的关系也是很轻松的,应该是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另一方面,因为自己没有很高的学历,只是成人自考文凭,体育和政治学学位,虽然上进自律,意志力坚强,和拥有高学历的人一样做了高中老师,但心里有一种压抑的自卑感,只是藏得很深。
刚开始上独裁政治课,文格尔是不太乐意的,自己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被人捷足先登,而且很多学生上他的课只是为了获得学分,上课的时候漫不经心。为了让他们切实体会到什么是独裁,文格尔决定做个新的尝试,其实对于这个尝试,我开始也是很感兴趣的,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换成我,估计也会参与进去,只是后来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控制。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看到学生上课变得专注,讨论问题积极性提高,很多平时不发言的同学也踊跃参加,能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变得越来越自信,他的成就感也随之越来越大,学生对他的尊重让他的控制欲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就算有学生反对他,妻子也反对他,他还是一意孤行,甚至觉得妻子是在嫉妒他。直到看到学生写的对于这次活动的体会,以及学校老师的警告,他才意识到事情已经变得很严重,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最后的举措在我看来很不恰当,他用了一种很激烈直接的方式去告诉学生这件事情是错误的,而没有很好的去引导他们认识问题的本质,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一时很难接受这个事实,这对他们的打击是巨大的。我觉得他之所以会这么处理,还是控制欲在作祟,他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住一切,最后却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惨剧。当然这也是为了增加电影的的冲突,真实的实验结局没有这么激烈,那个老师的处理方式也更合理。不得不提的是坐在警车上,文格尔在沉痛懊悔过后的那个眼神,让我不寒而栗,就像恶魔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蛰伏起来了。
蒂姆
蒂姆是整个浪潮运动中表现最积极的人。开始的时候他被称为软脚虾,一直以来都缺少关注,父亲忽视他,同学瞧不起他,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表现的唯唯诺诺,低声下气的去讨好别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没有形成正常的价值观,不知道自己人生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直到参加了浪潮,他说浪潮是他生命的全部,浪潮给了他证明自己的机会,给了他自信,也给了他生活下去的目标和方向。
文格尔在对待蒂姆时也是及其不上心,蒂姆把他当成了偶像,还想着时时刻刻保护他,但是文格尔却没有真正去关心过蒂姆,了解他的生活经历,对于蒂姆的保护甚至有点不耐烦,只是一直让他回家。文格尔作为浪潮的精神领袖,好像是跟同学很亲近,但是这种亲近很笼统,很抽象化,并不具体,文格尔并没有用心去理解关心过他的学生。最后浪潮结束了,蒂姆的世界彻底崩坍了。蒂姆的性格有点极端,只是电影为了增加戏剧性,将很多问题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放大了而已。但是他的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存在于普通人身上。
丽莎
丽莎是里面比较能够代表普通人的,她不像蒂姆那样狂热,性格也没有那么极端。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生,长相普通,成绩普通,在好朋友的光芒下黯然失色,对自己缺乏信心。她参加这个实验很大程度上是随大流,这也很符合一般人的心理。在对待统一服装这件事上,她说的话让我印象很深刻。穿统一的服装,每天早上就不用为了想穿什么衣服而发愁了。想想也是,站在她的角度上,这样既不需要多花心思,而且大家都变得一样,谁最漂亮也就不再重要,看起来都是平等的。在参加浪潮的过程中,丽莎也逐渐变得自信起来,她参加了团队活动,得到团体内成员的赞同,更有勇气去接近喜欢的人,甚至还跟自己的好朋友闹掰了,说出了一直以来内心对她的不满,虽然两人看来关系不错,但是丽莎一直觉得卡罗太以自我为中心,她们之间的友谊并不平等。这样的人在整个浪潮实验并没有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是她们会参与,随大流,听指挥做很多事,是整个组织的中坚力量。
上面只是对几个典型的人物进行了一些分析,可以看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情,很多人内心都自卑,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同,一旦参加独裁组织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就被弱化了,大家看起来都是平等的,这就会让参与其中的人以为这种做法是有意义的,而很难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控制了。
虽然绝大部分的人都参与了这个实验,但是也有极个别学生对这种受控制感到很排斥。这些人往往追求真正的独立与自由。大家都知道要追求自由,那什么是自由呢?我认为的自由是可以有多种选择,允许存在个体差异。也就是我们的消息源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渠道的,对于所有事情我们可以有多种选择,而不是有一套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而不需要人云亦云。但是追求自由并不是个容易的过程,首先选择是需要勇气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选择走一条与众不同,不随大流的道路是需要承受很多压力,经历很多斗争,这个往往没有走一条很多人都已经走过的路来的轻松。允许个体差异,允许新的想法存在,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得到利益的最大化,从短时的角度看,标准化的流水线效率是最高的,但从长远来看,只有个体差异的存在,才会导致社会本质的变革,就像物种进化一样,很多有利的基因都是通过变异产生的。
恶魔离我们从来都不遥远,它就藏在每个人心底。时常想想自己是不是在无形中被剥夺了自由,剥夺了选择的权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