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南郑州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作者: 9adb3742e69c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01:48 被阅读5次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胡适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1

1933年,才子沈从文和学生张兆和在北京结婚。

时年,张兆和的妹妹也来了北京,赋闲在家,便去北大旁听。后来,索性报考了北大。北大入学考国文、史地、英文和数学,共四门。前三门她都不在话下,国文还考了满分。这三门加起来总分就远超分数线。最后一门数学,不加也罢,因为她考了零分。

北大有明文规定,考生有一科为零分者,不予录取。这可急坏了一众爱才的阅卷老师。他们率先向阅卷的数学老师施压,让他找补几分。

而这位老师,也天生一把硬骨头。复判后,仍给了零分。最终惊动了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胡适读完这名考生的作文,大为欢喜。为了留住这名才女,不惜在校务会上大闹。最终,这名考生被破格录取了。

她长于书法、绘画、昆曲、诗词,人称“四绝大师”。也称“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她叫张充和。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2

张充和之后,又有一位女考生,重走了大师的来路。

1935年,叶曼在北大国文考试中,写了一篇作文——《记生平最悲哀的一件事》。父亲过世不久,看到题目,她悲从中来,动笔前,已是泪洒试卷。父女感情颇深,5岁时,父亲就请来先生,教她《左传》,一直持续上中学。

读初中时,男女同校,叶曼成绩优异、活动积极,追他的男生自然就多。情书塞满抽屉,爱慕者成群结队整天跟在她身后,这些叶曼都不放在眼里。一个女生在学校影响之大,教导主任坐不住了,以“性欠沉实”为由,给她记了惩戒。

叶曼觉得委屈,回家对父亲说:

“让我转学吧。”

“绝对不可以。社会上有很多不公平、委屈的事情。但是,你没错,不管有任何打击都不能够认输,永远不要对自己没做过的事情认错,屈服于别人。”

父亲这段话,鼓舞了叶曼。初中毕业时,她是全校成绩最好的学生。所以,一进考场,这篇文章就把21岁的叶曼写哭了。

写得有多好,我们是看不到了。只是胡适看过,就留下七个字,“这学生一定得取。”

叶曼数学差,学校给她安了个试读生的名,也要留在北大。看到国家百废待兴,叶曼学了经世济民的经济学。世事变幻,后来叶曼在美国设立文贤学会,开始传播儒释道国学文化。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随后,还卖了洛杉矶的房子,回北京继续传播国学。“我想把文贤书院正式成立,复兴国学。这是我唯一能够替国家做的一点事情了。”

3

民国时,这样偏科的大师,不胜枚举。

再往前推,1917年。有位考生,数学零分,其他科也不出众,却被北大录取了。胡适在阅卷时,当众说:“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这位有才华的考生。”此话得到了蔡元培的响应。

二人齐心协力,一番游说,最终这名才子不仅进了北大,还成了蔡元培的门生。更为传奇的是,他还当了清华校长。他叫罗家伦。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罗家伦铁腕治校,提出“凡不称职、不勤勉者一概辞退。”55位教授,裁了37位,外籍教授也不能幸免。

一位美国教授,在清华教了十多年的英文和拉丁文,从不讲课,只会点名朗读,学生们怨声载道。罗家伦不顾情面,将这样的“遗老”直接请出局。清扫完后院,他又吸纳了青年才俊,周培源、朱自清、俞平伯等。国内的人才请遍了,再到国外去。英国剑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大学,都留下了罗校长造访的足迹。

清华外国语文系的吴宓,曾在日记中高度评价罗家伦:

“罗氏以廉洁化、学术化、平民化、纪律化,四者为标识。又谓兼容并包,惟贤者是用云云。”

4

当数学考过零分的校长,遇到了数学15分的偏科才子,又会是怎样一番场景?1929年,初任清华校长的罗家伦,就碰到了钱锺书。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钱锺书

钱锺书自幼聪慧,中学时,就写得一手好文章。经常帮父亲钱基博代写书信,还给别人写过墓志铭。

最厉害的是,不到20岁,就给国学大师钱穆的《国学概论》作过序。钱穆本来请钱基博来写,钱基博转交给了儿子这个重大任务。钱锺书写得游刃有余、干净利落。钱基博读罢,竟一字未改,就给了钱穆。可见钱锺书在读大学前,文学造诣有多高。

而考北大时,钱锺书英文满分,国文也很好,数学却只考了15分。“为此事我被召进校长室谈话,蒙我特准而入学。我并向罗家伦弯腰鞠躬申谢。”

钱锺书,在清华博览群书,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如果不是罗家伦的“特批”,清华就要流失一位才子,而中国将失去一本撰写《围城》的大师。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5

无独有偶,同属无锡钱氏一族的钱伟长,比钱锺书晚两年报考了清华。

1931年,19岁的钱伟长报考了清华历史学系,写了一篇《梦游清华园》。450字的赋,老师根本无从下笔修改,给了满分。面对刁钻的历史考题,旁人抓耳挠腮,他也答得镇定自若。

题目是作答《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及卷数,钱伟长答得滴水不漏。对他来说,着实不难。毕竟家学渊源,他十岁时就能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了。

到了理科这里,就换了模样,物理、化学、数学加起来才25分。钱伟长入学报道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了。听到消息的他气愤不已,拍案而起,“我要学造飞机大炮!”“造飞机大炮”要转到物理系,叔父钱穆肯定不同意。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钱穆

钱伟长就带上叔父好友顾颉刚,轮番劝说。

“我们国家首先要站起来,站不起来受人欺,就因科学落后。青年人有志向学科学,我认为应该支持。”

顾颉刚说完这番话,钱穆便不再阻拦。到了系主任那儿,吴有训看罢成绩单后,认为成绩太差,根本不收。钱伟长继续软磨硬泡,最后吴有训答应他试读一年。只要物理成绩达到70分,就转为正式学生。

从此他在图书馆宵衣旰食,一年后,正式成为了物理系学生。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钱伟长

毕业后,钱伟长在加拿大留学期间,写成一篇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爱因斯坦看后说:“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从一无所知,到学科专家,钱伟长留下来一句“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早年丧父的钱伟长,是由叔父抚养大的。“于公为老师,在家为尊长”,钱伟长身上看似“任性”的因子,多少都有些钱穆的影子。

钱穆在《师友杂忆》中,回忆中学一次地理考试,总共有四道题,每题25分。当他审题到第三道时,看到是自己感兴趣的长白山军事地情。按捺不住胸中激情,挥笔洋洋洒洒一直写到收卷。本以为只能得25分了,出乎意料的是,老师还给了他75分。

这位“任性”的老师正是史学大师吕思勉。看到钱穆的答案思路清晰、辩证充分,便给予了充分的鼓励。

6

民国学术之风,掀开历史的一角,我们就能见微知著。

闻一多1912年参加清华招生考试,数学18分;

朱自清1916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罗家伦1917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钱钟书1929年参加清华大学招生考试,数学15分;

吴晗1931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钱伟长1931年参加清华招生考试,数学、化学合计15分;

张允和1934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叶曼1935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正因为胡适、蔡元培、罗家伦这些大师,在录取考生时,不拘泥于框架。才子佳人们才进入大学校园,才华得以施展。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胡适

这种方式放在民国,自然是好的,可行的。当时中国整体文化水平低下,大部分民众都目不识丁。高校只好多渠道挖掘人才。如果招生太过死板,很可能连学生都招不满。

当时能够学文识字、参加高考的学生,多半出身书香世家或者官宦名门,打小耳濡目染,人文素养自然也不会差。

但这样灵活的招收方式,也带来了很多弊端,譬如文理科人才比例严重失调。大师们虽说博闻强识、学富五车,却多重文轻理。据悉,才女张充和,在北大旁听了几堂数学课,如闻天书,便很快缴械投降。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张充和

考试前,家人为她准备了圆规、三角尺等作图工具,她说:“没用。”的确没用,因为连题目都看不懂。

千年来重文轻理的传统,使得大师们鲜少人意识到科学的重要性。钱伟长算一个,所以他弃文投理了。要是继续学历史,他也必然能名留青史。但他选择了更直接有力的学物理,“造飞机大炮”。

人文科学是国家软实力,理工科学帮助国家在世界挺直腰杆,二者缺一不可。

注,读书时间,仅供个人阅读记录留存@龙行印象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那些民国大师的高考成绩都怎么样?@龙行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vy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