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什么乐观不一定总是好事

作者: 斐玉蓝荷的梦想书房 | 来源:发表于2019-07-22 06:33 被阅读0次

几乎所有的励志书籍和文章都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必须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人们也普遍认为,自信和乐观总是比自卑和悲观好,乐观能够带来动力,更有助于我们达成目标,或者说成功。

许多心理学研究也显示,乐观有许多好处。

比如,乐观的人拥有更健康的身体、更少患抑郁症、有着更强的复原力,甚至,他们的婚姻生活更幸福。

然而,乐观一定总是好事吗?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Heidi Grant Halvorson)在其经典之作《成功,动机与目标》一书中指出:乐观不一定总是好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指出了乐观者和悲观者的不同表现。

一、乐观者VS悲观者

1.乐观者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最终会成功,因此准备得较少,更容易失败。

美国心理学家30多年前的一份研究显示,大部分美国大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会比同龄人更有可能拥有房子和高薪,游遍欧洲,活过80岁。

罗振宇曾在一次演讲中讲到一个故事。他的朋友梁宁去大学校园做一个调查,问:“长得不好看的人会不会自卑?”结果,每个人都回答:“我怎么会知道?我相貌中等偏上。

罗振宇特别强调,“每个人”都如此回答,认为自己的相貌中等偏上。同样,大部分人觉得自己的开车技术高于平均水平。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乌比冈湖效应”,即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而这就是不切实际的乐观表现。

悲观者呢,由于总是担心出现最糟糕的结果,因此,他们会为各种可能性,包括最坏的可能性,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充分准备的结果是,反而更容易实现目标。

2.乐观者总是较少考虑到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所有后果,因此更容易冒险。

作者霍尔沃森还在书中指出:“我们不光觉得自己能力过人,还觉得幸运之神也更眷顾我们。

乐观者会在连内裤都快输没了时加大赌注,觉得下一把一定会赢。

而悲观者,一般情况下,根本就不会走进赌场,因为他们压根不相信会有这样的横财运,他们也就因此而保护了自己的钱包。

近年,总有新闻爆出一些老年人投资被骗,有人分析说是因为老人的贪心所致。在我看来,贪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老人的盲目乐观。刚开始,他们投资了小笔的钱,赚到了高利息,就以为投资更多的钱,就能赚得更多,殊不知前面是一个个陷阱在等着他们。

与这些老人的乐观相反,我的父母对赌博、炒股、投资的看法非常悲观,他们觉得不可能从中赚到钱,所以从不赌博、炒股、投资。如此,他们固然发不了大财,但也不会落入投资骗局或陷阱。

3.面对失败时,乐观者只会用“反事实思维”来自我安慰。

当我们失败后,常常会想:如果某些事情做得不同,是否结果可能会不一样?心理学家将这些“如果”称作“反事实思维”。

面对失败,乐观者与悲观者都会进行“反事实思维”,但是他们假设的内容不一样。

乐观者会想象如果他们没有怎么做,现在的情况会更糟糕。这样的“反事实思维”只是失败后的自我安慰,偶尔用来振奋一下精神是可以的,但完全无法让我们进步或将来取得成功。

而悲观者会想象如果怎么做,他们可能会成功。这种“反事实思维”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它会促使我们去思考怎样才能成功,继而为成功做好准备。

二、“归因再训练”实验

研究者对某大学新生进行了调查,以测量他们刚进校时的乐观程度,结果发现很多人的乐观并不切实际。于是,他们对其中一半的高度乐观者进行了“归因再训练”的干预实验。

“归因”指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再训练”则是训练学生从自身努力和策略的使用上找原因,而不要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己是否聪明、有才华。

实验干预的结果非常惊人。受到干预的乐观者第一年结束时平均成绩为B,而未受干预的乐观者平均成绩为C。

三、如何让你的乐观切合实际?

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让自己乐观切合实际呢?我根据书中的内容,总结了以下4点。

1.面对“防御”型的目标时,避免乐观。

当我们面对安危相关的目标时,当我们最想避免损失时,我们最好把各方面的情况都考虑到,而不是盲目地乐观,告诉自己一切都会没问题的。

每年夏天,都有溺水死亡的不幸事件发生。

2018年8月,一对北京双胞胎女孩在青岛海边游玩时溺水,而她们的母亲就在不远处看手机。只不过一眨眼分神的工夫,就发生了悲剧。

今年7月,成都3名年轻人在三亚海边溺水,其中一名溺水者的舅舅立即下海营救,不料被海浪卷走。最终3人溺亡,仅1名女孩获救。

每次发生这样的悲剧事件,死亡者家属不仅痛苦,还内疚、自责,因为如果把保护措施做全一点,这样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2.运用“归因再训练”方法。

有时,我们对于成功的可能性并不确定,这是因为我们对于自己的能力、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认识不足。通过“归因再训练”方法,我们能了解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对自己的能力有更清晰的认识。

比如,我挺早开通了头条号,断断续续写了不少文章,但一直没有获得原创标。最近参加了头条官方的写作培训,才明白了自己一直没有获得原创标的原因。可能不少小伙伴和我的情况相似。

这次的培训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我们进行的“归因再训练”干预,不仅让我们明白自己没能获得原创标的原因,还让我们明白接下来该朝哪个方向努力,而不是一味地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

3.记住相信自己能成功与相信自己能轻易成功之间的差异。

相信自己能轻易成功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乐观。事实上,正如歌中所唱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所以,我们需要相信自己能成功,但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能轻轻松松就成功。我们要认识到,成功需要周到的考虑、充分的准备和持续的努力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努力想解决方案,而不是因为现实比预想的困难就很快放弃了。

4.设想成事的方法和步骤,而不是成功本身。

很多励志书或心理自助书告诉我们的是,在脑海中想象成功后的场景,或是我们想要的那个东西,然后我们就会真的成功,会得偿所愿。

然而,《成功,动机与目标》一书的作者霍尔沃森认为,这样的说法可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她指出,如果我们设想的只是成功本身,那对于实际的成功并无多少助益;但如果我们设想的是成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那这种设想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在脑中模拟成事的过程而非期待看到的结果,不仅能给你更乐观的展望,还能让你更好地计划和准备”。

最后,总结一下。乐观并不一定总是好事,只有切合实际的乐观才会真正有助于我们实现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使得我们的乐观切合实际:

1.面对“防御”型的目标时,避免乐观。

2.运用“归因再训练”方法。

3.记住相信自己能成功与相信自己能轻易成功之间的差异。

4.设想成事的方法和步骤,而不是成功本身。

相关文章

  • 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什么乐观不一定总是好事

    几乎所有的励志书籍和文章都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必须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人们也普遍认为,自信和乐观总是比自卑和悲观好...

  • 为什么梦想会阻碍你成功

    单纯的乐观对成功不一定是好事 1.乐观的幻想在我们脑中形成假象,虚耗动力 2.乐观的想法让你专注好的部分,忽略现实...

  • 世界以痛吻我,偏要报之以歌

    一 有时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你总是这么乐观? 事实上,乐观是一个挺丧的词,尤其你总是乐观,说明你总是处在人生的...

  • 我为什么能总是这么乐观阳光?

    很多朋友总是问我,为什么你总是那么乐观?为什么每次看到你,你的脸上都充满笑容?为什么你的生活看起来总是那么幸福?我...

  • 命中注定不要哭,笑对人生苦难

    常常会有人问我,为什么没有见过你哭过?为什么总是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所有?为什么你从来都不抱怨?为什么你总是那么正能量...

  • 2019年3月30日丰盛日记

    1、思想:最近听了《欲罢不能》一书,“上瘾”并不一定是坏事,也不一定是好事。本书的意义在于告诉你如何用好“上瘾”。...

  • 2018-05-27

    为什么总是要等到明天? 我们对未来的乐观不仅仅在于我们的选择,还在于我们的行为是否简单易行。心理学家发现我们总是错...

  • 如何在颓废的生活中笑出声?

    没有人是天生的乐观派 总是会有朋友跑来问我,为什么你每天都看起来那么开心?为什么你的生活总是那么有趣呢?你总是能有...

  • 第56天打卡:从失败中走出来要悲观不要乐观

    看待失败要悲观不要乐观,很多鸡汤告诉你要乐观,但没告诉你怎样乐观?只讲道理不讲方法是耍流氓。乐观并非不好,只...

  • 生命的哲学

    为什么别人总是告诉你要适应环境,却没有告诉你其实作为一个生物你可以选择环境,甚至可以创造环境。为什么你们总是说生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什么乐观不一定总是好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wb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