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
《菊与刀》读书笔记之三:日本二战为何极速投降?

《菊与刀》读书笔记之三:日本二战为何极速投降?

作者: 石山下 | 来源:发表于2018-11-05 12:52 被阅读47次
《菊与刀》读书笔记之三:日本二战为何极速投降?

1945年,日军各条战线急剧恶化,琉球战役刚刚打完,日本大本营预计美军会进攻本土,便加快了对本土武备的整理。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日本陆军的本土防御部队已拥有235万名士兵和人员,组成58个步兵师团及25个旅,而且还有2个坦克师团和7个坦克旅,以及4个要地防空师团。除此之外,还有225万名陆军非战斗人员,130万名海军非战斗人员,25万名特别守备部队,以及2800万名民兵和准军事组织成员。

虽然很多日本工厂被美国的轰炸机摧毁,但基础还在,仍有数百万支枪支,弹药储备也很充足。坦克差不多三千辆,汽车一万四千辆,飞机也有一万两千架,其中五千八百架是自杀式特攻飞机,海军虽然残存实力不多,但“回天”鱼雷、“震洋”自杀式摩托艇这种东西还有一大堆,尚有一战之力。所以,日军大本营考虑投降时,侵华日军司令冈村宁次还在叫嚣:“百万大军尚在,何以言降?”

许多对日本有所了解的西方人认为,日本不可能投降,幻想在亚洲战场及太平洋岛屿上的日军和平的放下武器,想法过于天真。因为日本的许多军队还没有遭受过局部失败,日本人还坚信自己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而且,整个战争期间,日本人一向是无所畏惧的,他们是好战的民族。到了战争最后,他们依然人人要拼命,即使用竹枪也要击退外敌。

然而,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时,世界各地700多万日本士兵陆续放下武器。无论是在中国,爪哇等地的前线指挥官,还是本土的东条支流,竟无一反抗。即使是一些激进的反对者,他们包围了皇宫,试图阻止投降诏书的宣读,但诏书一旦宣读,他们全都服从了。美军在日本机场着陆之后,甚至受到了礼貌的欢迎。外国记者这样写道:早晨着陆时手指还紧握着枪,中午就收起了枪,到了晚上就可以悠闲的购物了。

这在我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弯转得太急以至于大多数国家都目瞪口呆,不理解日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不同,不理解当时天皇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就不能理解这种极速变化。

《菊与刀》读书笔记之三:日本二战为何极速投降?

西方人认为,人生而背负罪孽,需要不断赎罪;中国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需要仁义教化,而日本人则认为,人一出生就蒙受重恩,需要终生去报恩,特别是对天皇之“恩”、父母之“恩”的报答,是必须履行的义务,是所有人生而有之的。这是当时日本人的民族底色。

日本人认为,使自己“受恩”之人都是自己的恩人,这些恩中最重要的是天皇之恩、父亲之恩、领主之恩、老师之恩,所以,日本人要不断偿还“恩情”、主动回报,如对天皇、法律和日本国家的义务,对父辈、祖先(包括子孙)的义务,对工作的义务。而且这些义务,无论如何回报都是片面的,没有时间限制,永远偿还不尽。

日本人使这些道德义务成为绝对性的东西。在我们中国,如果统治者不行仁义,人民就有权力揭竿而起反对他的统治;如果父母不扶养晚辈,子女也可以不赡养送终,但在日本是绝对不行的。孝道在日本成为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子女要容忍父母的恶行和不义,即使父母人品卑劣,甚至破坏子女的幸福,孝行还是不能被违背的。

即便如此,孝行在与对天皇的义务发生冲突时也会被废除,因为履行“忠”的责任,报答天皇的恩情,才是最大的义务。日本政治家们精心策划,把天皇奉为神圣领袖,使他与喧嚣的世俗生活隔离,天皇成为一个摒弃了所有世俗杂念的“圣父”。国民对天皇的忠诚是最高的美德,成为一种对幻想中的一尘不染的“善良之父”的仰慕和膜拜。如果老师对学生说人的最高义务说是热爱祖国,那么他们就是不合格的,必须改口说是对天皇报恩。

《菊与刀》读书笔记之三:日本二战为何极速投降?

“忠”在臣民与天皇之间构成了双重体系,一方面,臣民向上直接对天皇,期间没有中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使天皇安心;另一方面,天皇的设立,又是经过天皇与大臣之间的,各种中介之手,层层传到他们的耳朵里,他代表天皇宣旨,因此一句,就足以唤起臣民的忠,而且可能比国家任何其他的号召,更具强制力。

在一次和平时期的军事演习中,一位军官带队出发时下令,未经他许可不能喝水壶里的水,队伍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持续行军五六十英里,由于口渴和体力透支,有二十多人倒下,死亡五人。检查他们的水壶,滴水未动。“军官下达了命令,他是代表天皇下旨”。

在日常管理中,“忠”强制一切,从丧葬到纳税。税吏、警察、地方征税官,都只是臣民尽忠的中介。日本人的观点是,遵纪守法就是对他们最高的恩情——“皇恩”的回报。所以,天皇的命令,即使是投降的命令,依然是最高的法令,各级都把执行无条件投降作为对天皇的“忠”。即使在战后,日本人也不会采用恶意的破坏行动来对抗敌国占领军,甚至占领军刚到机场着陆,日本人就出来礼貌的欢迎,这也是对天皇的“忠”的体现。

读到此处,真是不甚唏嘘,我们常讲追究侵华责任,要把帝国主义分子和普通日本人民分开,然而,哪里有什么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有的只是热爱天皇的日本人民,有的只是愚忠愚孝的豺狼虎豹。这种文化和体制制造出来的,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相关文章

  • 《菊与刀》读书笔记之三:日本二战为何极速投降?

    1945年,日军各条战线急剧恶化,琉球战役刚刚打完,日本大本营预计美军会进攻本土,便加快了对本土武备的整理。到19...

  • 被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菊与刀》

    菊与刀 公众号回复“42608”获取下载地址 二战临近尾声的时候,摆在美国眼前的有两个问题:日本会不会投降?对日本...

  • 菊与刀

    菊与刀本书是二战结束前夕,作者为了回答美国政府提出的出个问题而写:日本政府是否会投降?美国是否应该像对待德国那样,...

  • 《菊与刀》读书笔记

    书名:《菊与刀》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 你眼中的日本是怎样的?日本人和日本民族的本性是什么?菊与刀为何成为日本民族...

  • 《菊与刀》:日本人的道德困境

    《菊与刀》,作者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作于1945年日本二战战败投降之后,原本是为美国战时海外情报局所做...

  • 我读《菊与刀》有感

    书本:《菊与刀》 时间:十月第二个星期 阅读感想:《菊与刀》是一本具有开拓性的书,一位美国人类学家因为日本在二战中...

  • 书单|心灵鸡汤没有用,血淋淋的真相才有用。

    @行远 戴季陶《日本论》 对于日本的研究著作中,《菊与刀》与《日本论》算是多数人推荐的著作。《菊与刀》是美国学者所...

  • 从《菊与刀》上了解日本对中国的“情义”

    二战时美国为了对日本更好的进行管制,授命人类学家露丝·肯尼迪克特对日本和日本民族进行分析和研究,《菊与刀》便是这位...

  • 菊与刀随写

    《菊与刀》 这是美国人在二战的时候写的书,作者不能去日本实地考察,只能通过文献或采访来研究。 该书不是专门讨论日本...

  • 菊与刀:认识日本人的绝佳书籍

    《菊与刀》的创作背景是二战结束后美国政府的“政治”任务,作者由于既没有日本文化背景,也没有日本旅居经历,只能通过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菊与刀》读书笔记之三:日本二战为何极速投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xs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