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将教育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效果往往会苍白无力。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家长都应探索一些“心理规律”,这些心理规律会产生一些心理效应,学会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教育的四个心理效应心理效应一:暗示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在一所小学随机抽选了一批孩子名单交给老师,并命名为“最有发展前途者”。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后来跟踪孩子们的发展情况,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孩子,个人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增强,求知欲望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由他人(尤其是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和赞许,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变化的情况,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也称暗示效应。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而父母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最好人选,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学会运用 “积极暗示效应”,多给孩子认可、赞许、肯定与鼓励,用无条件的爱和充分的接纳与包容滋润孩子的心田,让这一种神奇魔力发挥作用。
家庭教育的四个心理效应心理效应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做慈善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很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多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多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等再过了10多分钟,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他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家长对孩子的批评同样也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能简单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着不放”,产生厌烦心理、逆反心理。若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过久而引起的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这种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发生,若被逼急了,孩子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甚至上升到对家长的反抗和报复。
家庭教育的四个心理效应心理效应三: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是由心理学家德西的名字命名而来,它起源于一个寓言:有一位老人十分喜爱安静,但有一天来了一群欢快的孩子在门口打闹,让他无法正常生活和休息,经过多次提醒孩子们,却毫无效果。于是老人给了每个孩子十美分,并说他们让他十分开心,这些钱就用来表示感谢。第二天孩子们又来到他家门前嬉闹,这次老人给每个孩子五美分,说他们十分可爱,带给了他欢乐。第三天孩子们又来了,但这次老人只给了每人两美分,这时孩子们不高兴了,说到“你知道我们每天到你家门前玩有多辛苦吗,而你给我们的回报越来越少”。最后孩子们都走了,再也没有来老人门前吵闹。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他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达到了自己预期的效果。
德西效应在家庭教育中也明显存在,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试得了100分,就奖励你100元钱”,“要是你能考进前五名,就奖励你一个大礼物”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力,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对于孩子学习的进步,家长的奖励可以是与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比如书本、课外读物、学习用品等,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物质奖励,最好不要实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四个心理效应心理效应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了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
故事中的南风这所以达到目的,就是顺应了人的内在需求,这种原因启发了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求而产生了相关的心理反应。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威胁”、“逼迫”、“控制”之类的“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而实施温情教育,多一些“人情味”式的表扬、赞美,培养孩子自觉向上的意志,激发潜意识的内动力,才更能持久更有力量!
家庭教育的四个心理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