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后感觉脑筋转不过弯来,书上的理论太拗口,幸亏有很多举例帮助理解。
1.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附加在这些事件上的意义决定了我们的感受
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我们无法控制,但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是我们的思想和观念,需要我们改变看待它们的方式。
比如一个人丢了钱,他会觉得怎么那么倒霉,一直闷闷不乐,如果他要是改变一个想法,破财消灾,那么他可能就释然,不会在意,也不会难过。我就有这种体验,
其实就是说人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不管发生好事坏事,都要想“太好了”,有时不好的事过后看也可能是好事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当我们经历情绪痛苦时信息加工变得无序
歪曲的想法是所有心理困扰的根源。
情绪困扰背后的常见错误偏见:
全或无思维:感觉就是二元对立思维,不是对就是错,非黑即白
轻率下结论:不经思考仓促作出判断
臆断:没有证据推断他人的想法
贴标签:消极的标签️这个是经常做的吧,没有在群里帮上忙,就感觉自己很没用。
看着大家在群里讨论的热闹,自己插不上嘴就觉得自己不合群,不会聊天。
情绪化推理:认为感受就是事实。
这些概念要慢慢消化。
当我又对孩子大喊时,我会觉得非常愧疚悔恨,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特别这时候老公在旁边说,你这脾气改不了!我会感到越生气,越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这样了,我就会把自己定义成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当好多人都这样说时,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脾气越来越不好。
3.想法,感受,行为,生理和环境是相互联结的
最近好几人说我瘦了,我也感觉自己瘦了很多,别人这样说我的时候我会想她们不会觉得我有什么病吧?怎么一下子那么瘦了,我自己也就感到担忧焦虑,衣服穿着也都肥了,也没有以前有自信了…
如果我通过穿搭训练得到自信(在外形象也很重要哈),那么我是不是就不会这样想了呢?我是瘦了但是还是孕前的体重啊,并没有瘦几斤,而且自己其实感觉精力也很充足,也不会臆断自己有病了,心情也会变的好起来。
最近一直在通过行动改变,如果只调整了认知,不去做出改变的行为,那么也很难有好结果。
认知和行为改变同样重要,因此叫认知行为治疗。
要学会如何把这些错误加工方式转变为以事实为依据的,灵活的,相对的方式。要保持对这件事一个开放的态度,而不是消极的看待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