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9

作者: 张馨28 | 来源:发表于2018-10-29 16:54 被阅读6次
365/274

期中考试之后,一个周之内,有两个项目同时上马。

1.建立小组共同体;2.开展历史小课程。

在此,先说说小组共同体。简要摘取过程记录如下。

昨天成立小组(共同体),按组排了座位。今天,效果就出来了――今早,学习状态很好,平时拖拉的同学不再迟到,只有宁、宇来晚了三两分钟,但宁从不迟到,宇很少迟到。原因:小组荣誉感,集体舆论的导向,孩子们还是挺仗义的,不能因为自己影响了自己的团队。

可见,方法很关键,心理学很重要。下一步,继续培训小组长,尤其是方法的指引。 晚饭期间,有的在写作业,有的在练字,更多的孩子在读课外书,陈子熙在看绘画书,教室里充满安详,一片安静。都在按自己的节奏成长。

1.奖励优秀生、进步生、助人为乐等学生。

2.正式颁布并执行班级考核规则。

上周成立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并以小组为单位,排了座位。今天,商讨并公布了小组及个人积分制度。自今晚开始执行。由坐班班长落实,并计算积分。一周一结算,并公布,两周一总结,并兑现奖惩。(最后一组,不得参与周五晚的电影课,并在办公室写作业等。)最终的结果,班级有了根本性好转。月考成绩就是最直接的见证。

月考成绩揭晓,平均分超出兄弟班14分。开学以来,考了三次,第一次低人家二十多分,第二次低两分,这次完成反转,但估计还不是最好的。虽然不唯分数论,但在意孩子的状态,不断努力,一直进步,就好。

三、我的历史课:引发思考。

教学20年,教历史14年,如今,我越来越喜欢迈克尔•桑德尔的授课方式。

桑德尔教授有一种天赋,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于理解,有时甚至变得很有趣,特别是当他用日常的例子来拷问我们的时候。桑德尔教授“正义课”的第一讲叫《谋杀的道德面》,他用一些或普通或极端的例子引导学生对日常道德问题进行思索,帮助他们在面临日常道德抉择的时候能够更好地运用批判性思维。桑德尔像一位催眠师,在他的引导和诘问下学生神魂颠倒地对道德进行沉思,并常被置于两难的道德窘境中。在桑德尔的课堂上,道德问题从来不是黑白分明的,他所制造的道德窘境十分尖锐,以至于唯一的解脱途径就在于思考。

当然可爱的还是1000多名学生,他们的回答看似幼稚,但其实已经进入了桑德尔教授的问题世界。桑德尔与这些年轻人的对话不免让人们想起2000年前苏格拉底式的讨论。有评论说,他以“苏格拉底的方式”――不断地诘问、应答、反驳和再追问――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个案的辨析和争论,来培养批评思考以及推理论说的能力。

抓住课文的关键点,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发学生进入深度思考,展开相关辩论,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0-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zb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