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个人公号,心里的乌托邦——每天学点新知识,遇见更好的自己。
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饥渴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下面请点看,由百度、中国行星探测、我们的太空共同制作的“用好奇抵达远方”视频文案。
用好奇 抵达远方_腾讯视频
就如上面视频中,何炅老师说的:“因为好奇,我们仰望;因为仰望,我们有了更多的好奇。”
今天参考英国作家,演讲家伊恩·莱斯利著的《好奇心》,跟大家聊聊何谓好奇,好奇心的好处、如何保持好奇心,供参考:
01、何谓好奇心
一、好奇心定义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于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依据达尔文的理论,一般的灵长类动物有三大驱动力,食物、性和居住地。
而人类有第四个驱动力——好奇心!
换而言之,好奇心是一个相当相当本质的一个概念,像“激情、梦想、兴趣”等,本质上都是从好奇这个原始驱动力的根上生长出来的枝杈。
二、好奇心分类
依据《好奇心》,好奇心分为两种;
一是消遣性好奇,即广泛、浅薄的感兴趣,如;儿童遇到什么都问为什么!
二是认知性好奇,即深入,主观地去探寻知识。消遣性好奇只停留在感兴趣层面,认知性好奇是真正的有兴趣,会主观地、深入的、更努力的去探寻,是消遣性好奇的升级版。
古典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书中,他曾提到如何将一个感兴趣的事,变成真正的兴趣?
两者的差别就是一个只是单纯的感兴趣,而后者则是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相关知识,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本质上是知识量与投入的差别。而这种培养兴趣的过程,与“消遣性好奇”和“认知性好奇”的转换如出一辙。
或许可以这样说,一个人所拥有的真正的“兴趣”,一定是认知性好奇的产物。
三、好奇的原理
心理学家及经济学家乔治·罗文斯坦说,好奇心是人对信息缺口作出的一种反应。他认为,信息的缺口,让人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刺激他们的好奇心,这样,他们就会产生对学习的渴望。
02、好奇心的优势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听过“认知吝啬鬼”,就是说我们大脑的习惯就是懒,能不思考就不思考。
“认知吝啬鬼”存在有其目的。求知、动脑需要消耗能量,而我们的大脑为了让我们活命,开启了自我保护功能,控制我们的求知耗能,即尽量不动脑。
所以,我们人类对大块的知识不太感兴趣,如让一个理工科同学的去研究哲学会很难。
但是如果有一天,他无意看到了一篇很有趣的哲学文章或者书籍,这篇文章或者这本书就把哲学整一块的知识撕开了一个小口,激起了好奇心,而这份好奇会促使他作进一步的探寻,至于最后能走到哪里,就看他认知性好奇的程度。
而我做”心里的乌托邦“这个微信公众号的目的,也正在此。
我把每天学到的知识在此分享给各位,把围绕”个人成长“的整块知识撕开小口,激起你们的好奇心,让你们在闲暇时能做进一步的思考,探寻,从而成长的更好。
当然对我个人而言,每天的输出会要求我做进一步的输入,起到督促自己作进一步学习的作用。
03、如何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这本书提出了7种保持好奇心的方法:
一是虚心若愚;
沃尔特·迪士尼创办了迪士尼公司。他去世后,公司开始走下坡路。作者认为,迪士尼公司未能延续早期辉煌的部分原因,即是没能将创始人的好奇心这一精神传承下来。
史蒂夫·乔布斯在评价迪士尼CEO时说,在迪士尼遭遇一连串失败时,皮克斯(电脑动画制作公司)出品了一部又一部优秀电影。但迪士尼的CEO在与皮克斯打交道的20年中,在皮克斯一共只待过约两个半小时。他对皮克斯从不好奇,而拥有好奇心是多么重要。
傲慢、过分自信,使人不思进取,失去好奇心。
所以,史蒂夫·乔布斯提出了“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二是建造数据库;
好想法,并不是临到需要时苦思冥想就能萌发的。它的产生植根于创造者的长期积累。
所以作者说,已有知识的储备越多,新知识就能被同化得越好,且有着更高的创新性可能。这就是知识的群聚效应。
三是要有“狐猬“精神;
古希腊诗人阿尔齐洛科斯说,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只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换言之,狐狸博学,刺猬专精。而在当代,我们要拥有“狐猬”精神,才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
“狐猬”们拥有IBM提倡的“T型知识结构”。也就是工作者能将某一项资深技术和对其他学科的广泛了解相结合。
比如查理·芒格,他就像一只狐猬。一方面,他精通股票的选择技巧,在买卖方面的经验无人能及。另一方面,他阅读大量自己专业以外的书籍,并将它们进行整合。当他面对一项业务时,会从数学、经济学、工程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来审视。
四是询问关键的为什么;
书中列举了这样一个案例:克里斯是一名美国商人。他的公司向欧洲一家公司购买产品原料。在价格上,双方达成了一致,但在专属权问题上,双方陷入了僵局。
对原料不得售予其他美方竞争者的要求,欧洲方不能接受。即使美方给出更高的价格。最后,美方只能派出克里斯前往欧洲谈判。
克里斯在谈判中,只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欧洲方不同意把原料的专属权给美方呢?就改变了谈判的结果。
原来,如果欧洲方签署专属权,就会违背他与表兄之间的一份协议。得知情况后,克里斯提出让欧洲方在提供给其表兄的原料之外,为美方提供专属权。于是,两家公司成功达成协议。
询问关键的“为什么”,有时对解开复杂的矛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是做一个思想工匠;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思想工匠”的典型。他是一个行动派,一位实干家。他通过不断实验来满足认识性好奇。比如他将橄榄油倒进大海,观察水面的平复情况。即使失败,他也会仔细记录实验的细节,以便为将来的尝试提供线索。
作者说,除非我们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思想工匠”,否则,我们永远无法体会富兰克林的精神。而作为一个“思想工匠”,对事物的探索,不仅要有总体规划,也要钻研细节,既要关注过程,也要注重结果。
六是质疑你的汤勺;
先锋艺术家、作曲人约翰·凯奇说,如果2分钟后,你仍然觉得某个东西很无聊,试试4分钟。如果依然无聊,就8分钟、16分钟、32分钟,直到你发现,原来它一点都不无聊。
当我们被迫把时间花在乏味的事物上时,是否想过,把这些平常的事,变为能激起好奇心的事?一方面,如果我们必须投入时间,那么别轻易浪费了时间,让自己在无聊中度过。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开始对它们感兴趣,就会更乐意投入时间。
来吧,开始质疑你的茶匙,在普通事物中发现乐趣,将无聊变为不无聊。
七是将谜题变成奥秘;
作者说,谜题(有确切答案,如破解密码)被解决后,我们就不再需要好奇心的驱动。而奥秘(无确切答案,如探寻生命的意义)则需要我们永不停歇的探寻精神。
所以,当我们遇到谜题时,要不断提醒自己其背后的奥秘所在。因为这个发现,也许能陪伴我们很长时间,并能给予我们更持久的快乐。
当我们探索的奥秘越多,收集的信息就越多,知识的涉猎就会越广阔。
04、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今天关于好奇话题的文章!
你对好奇产生了好奇了吗?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您有启发,谢谢!
欢迎关注个人公号,心里的乌托邦,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