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心里的乌托邦”——每天学点新知识,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引 言
各位好友,大家好。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这样的困惑:
同样与老板沟通,有的人说了3句话,老板就明白了,而自己说了10分钟,老板还没有明白;
同样是做汇报,有的人用5页PPT就能说服对方,还能得到领导的赏识,而自己辛辛苦苦写了二十多页,还被人家反问,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同样是完成任务,有的人一天时间就能够庖丁解牛,确定好解决方案,还安排得井井有条,而自己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冥思苦想,反复修改,却怎么也完不成。
也许你会觉得:与老板沟通不好,是表达能力有问题;PPT做不好是写作能力有问题;任务完成不了是工作能力问题。
但是,我今天想告诉你,其实未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你缺乏结构化思维,现在我就跟各位好好聊聊结构化思维,助力职场打怪升级。
二、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是指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时,以一定的范式、流程顺序进行。
首先以假设为先导,对问题进行正确的界定,即确立目标;其次假设并罗列问题构成的要素,对要素进行合理分类,排除非关键分类,即资源分析;最后对重点分类进行分析,寻找对策,制订行动计划。
通过总结归纳,获悉结构化思维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
一是以假设为导向,严格的结构化;首先定义问题(或目标),列举所有可能的答案(或道路),然后运用排除法,找出相对最优解(最近的道路)。
二是以终为始,运用3P原理,强调全面系统快速解决问题;
Purpose——目的,做一件事的时候首先考虑其意义目的,意义目的明确后,确定是否有实现这个目的的方法?衡量标准?
Principle——原则,开展这些工作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些原则选择相应的流程和方法。
Process—— 流程,要实现最终的目标和结构,需要开展哪些工作?这些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是什么?应该如何匹配时间和资源?确保工作有效控制。
三、结构化思维的运用
一是运用“结构化思维”建立知识体系;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我记得有一次跟同事聊天,我分享过这样一个观点: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将拉大知识差距,会学习的人将会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不会的人每天只会被垃圾信息绊住,知识越来越贫瘠。
而当你拥有“结构化思维”后,你就可以通过两步建立知识体系,助力你成为一个领域或者几个领域的专家:第一步查阅权威书籍、专业网站或请教专家,体系地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找到初始框架,进行搭建;第二步利用业余时间,及时补充、应用知识体系。
二是运用“结构化思维”进行口头表达;具体可以用“观点(结论)—事实(论点)—观点(结论)”的结构进行表达,助力高效沟通。
三是运用“结构化思维”进行写作;现在的职场,领导经常会布置写个材料,如营销方案,解决方案等等,所以有人会说“写作的水平,有时候会决定一个人的职场天花板”。
而当你拥有“结构化思维”后,可以助力提升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第一步观点先行;即开头就亮出你的观点,从而吸引读者往下看;第二步先有提纲;即先搭建文章框架,再细化内容;第三步承上启下;即每段有恰当的过渡;第四步结尾升华;总结全文,拓展思考。
四是运用“结构化思维”解决问题;具体分为五步:第一步明确问题;第二步分析问题;第三步提出假设;第四步验证假设;第五步提出解决方案。
综上,运用结构化思维,可助力你成为一个领域或者几个领域的专家,可助力高效沟通,可助力提升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可助力快速解决问题。
四、怎么样培养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刻意的练习来培养。常言道“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所以纸和笔是训练结构化思维的最有利的工具:
首先,勤于写作;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结构化的产品,我们很多朋友觉得写作太难,其实这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思维结构化的把握。
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即结构化思维中的“确立目标”;每篇文章的分段论述,即结构化思维中的“资源分析”;文章提纲出来后,分段展开陈述形成文章,即结构化思维中的“制订计划”。
其次,勤于思考:练习将一个大问题逐级分解成小问题,然后对小问题进行逐个解决。
最后,勤于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就是一个结构化思维的工具,将零散的思维、知识,信息、数据等用一种框架收拢起来,所以在读完一本书或者看完一篇文章后,可以有意的去绘制一张思维导图。
最后,这篇文章我主要跟各位分享了什么是结构化思维、结构化思维的运用,怎样培养结构化思维,愿分享能给你带来帮助,每天学点新知识,一起越来越好,谢谢。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心里的乌托邦”——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