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遗梦
很久没去南宁了,这次因工出差,让我再次前往这座久违的城市,随着动车的开动,尘封已久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像一幅幅电影画面,声情并茂,仿佛是刚刚发生一样鲜活。
一
时光回到了1982年的深秋,那是刚刚工作近两年的我——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小青年,与两个一同进入灵山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小伙伴,一起被派到广西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简称“区公司”)培训,这是我第一次到南宁。培训班就设在刚建成的电影放映技工学校。学校位于南宁市郊园湖小学的后面,相隔一张大水塘,塘边路口有一棵大榕树,一条清水渠从学校旁边悠悠地流过,周围还是一遍田野,风景很优美。
区公司位于建政路中段,旁边不远处有一间叫“老友粉”的小饭店,那天我们是中午到达,先找地方吃中餐再去报到,不知“老友粉”是何模样是何味道,猜想与我们平常吃的汤粉没有多大区别吧,于是就进去每人要了一大碗,年青人胃口大着呢。等汤粉拿来一看,只见粉面上飘着几丝瘦猪肉和葱花,下面便是竹笋丝混杂着卷粉,也没有太特别的地方。肚子饿了也没多想,一筷下去夹起一大把就往嘴里送,顿时一股又热又辣的感觉让嘴巴能张不能闭,差点吐出来,眼睛被辣得不停地眨,眼泪从眼角流了下来,就像小时候误把父亲的白酒当水喝下肚一样惊吓。三人艰难地把口里的辣粉咽了下去,等缓过气来后都相对而笑了,没想到这“老友”的脾气竟如此火爆,让我们这些很少吃辣椒的人猝不及防,可奇怪呀,怎么没看见粉里有辣椒呢?打埋伏,这老友也太狠了点。三人都吃不下去,只好另找地方解决午餐……
我们在南宁学习了两个多月,这是区公司举办的第一期电影放映宣传美工培训班,全区各县市公司均派人来学习,培训班的老师一部分是从各市公司抽调经验丰富的美工老师傅,一部分是聘请南宁剧院的美工和广西艺术学院的美术老师,还有就是技校的老师了。两个多月的学习时间不算很长,但对我影响很大,不是我吹牛,从小我就喜欢画画,有较强的美术天赋,但由于生活在乡镇受条件限制,没有得到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和专业的基础训练,天赋无法发挥。这一次培训使我有机会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受到了正规的美术基础训练,从素描到色彩都打下了最基本的基础,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美好最难忘的青葱岁月。
素描是我的弱项,因为从来没机会接触过,所以在课堂里第一次看见石膏像时是那样的新奇和渴望,经过老师讲解和练习,两个星期后我画的石膏像已能和那些曾专业训练过的同学媲美。对形象和色彩我有一种天生敏感,我会很容易分辨出景物色相的颜色构成,然后很快调出合适的颜色沾到笔尖,涂抹到画纸上景物的对应部位。所以学色彩时,我临摹老师作品的习作被老师拿去给其他同学临摹,连我自己都感到惊呀。
全区电影系统最优秀的美工——南宁民族电影院的梁强老师傅、当时全国著名的连环画家雷德祖(代表作有《秘密图纸》)、南宁剧院的美工梁文江等都给我们上过课,受益非浅。
最难忘的是梁文江老师带我们到人民公园里写生,那优美的风景让我着迷,见什么都想画,还是梁老师告诉我应该如何取景,如 何突出画面的主体。记得我画了公园里的一座小拱桥,桥边有一棵婀娜多姿的蕃桃树,小桥、湖水、绿树,画面美极了。除了正常上课之外,空余时间我们经常在学校周围写生,画过那棵大榕树、水塘和园湖小学的背景,画过髙高的水塔和倒影,画过校外的日落和日出,那时候我们真的很用工啊。
有一天黄昏我在水渠边写生,一位少女悄悄地站在我身后看了好久我居然没感觉到,是她的笑声惊动了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每天给我们打饭分菜的饭堂女孩,听说是区公司职工的子女,中等身材,很端庄。饭堂打饭分菜的女孩有三个,都被我们起了外号,最高的那个身材苗条,高鼻梁,瓜子脸,扎着一把扫把发,有点像西方人,就叫她美国妹。稍稍矮一点的那个身材丰满,短发,很像一个日本女排队员,当时正值世界女排比赛,中国女排大出风头,大家都争着看,所以我们叫她日本妹。而眼前这位是三个中最小的一个,长相较普通被叫成越南妹。当然,这些绰号她们并不知道,只是我们平常品头论足时用以区别而矣,因为我们也不知道她们叫什么名字,很奇怪,当时怎么就不打听一下呢?
我尴尬地说,你笑什么?我画得不好吗?她调皮地说,没有呀,我是笑你我看了那么久你都没发现。
在毛泽东思想阳光雨露下成长的少男少女,思想纯洁得就如同雨后荷叶里的水珠,没有半点杂质,我们只是随意聊了几句就各走各的了。如今想起还有一种难以形容是甜蜜。
打饭时大家都喜欢往这三个姑娘的窗口排队,她们分的饭菜比那些大叔大婶分的多,后来听说她们挨主管骂了。
有一次晚上在学校映厅里看电影,我竟然那么巧坐到那位漂亮的“日本妹”傍边,那时天气已经很冷,她穿着一件红色的风衣,戴着一双黑色的皮手套,后来又脱下拿在手上。漂亮的脸蛋白里透红,如同刚出水的白莲花,散发出清新的青春气息。我看着她,她也刚好看着我,四目对视,瞬间我像触电一般,这情景有点像少年保尔第二次遇上东尼亚。我想当时我表情一定很难看,可她却莞尔一笑,这一笑就像一颗石子掉在平静的湖水里,泛起一圈圈的涟漪,引起了我许多美妙的幻想。后来我们都聊了些什么呢?已经没有回音了,只记得这场电影看得很快乐。
二
我们这期学员集中住在学校大门内左侧的一幢新楼,是技学教职人员的套房,刚建好,还没有分配就先让我们暂住了。记得我们是住在第二单元三楼右边套房里的第一个房间,一共七个人,其中我们灵山三个,合浦两个,浦北张黄一个,防城企沙一个。年龄最大的是企沙的老李和合浦的赵文,他们都是壮年人了,年龄最小的就是我们灵山几个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子。张黄仔姓姜,我们都叫他姜太公,他笑了,说我到哪里别人都叫我姜太公,反而真名都没人记得。美术基本工最好的是合浦的黄永红,他爸是合浦影院的老美工,从小得到专业训练。刚住进去的第一天下午,他就在宿舍里对着一本杂志封上照片的少女头像画一幅水粉画,少女光滑的皮肤被他用色块一块块地叠了出来,近看时笔触清晰,外行人看起来会觉得有点粗糙,远看时色块衔接处不明显,少女富有弹性光滑的皮肤被表现得生动活泼,我很欣赏他的技艺。素描他也画得很专业,经常让同学给他当模特,他用新闻纸给我画过一张漫画肖像,大家看了都说太传神了,这张画我一直保存了好久,可惜由于工作和居所变动多次,不知在那一年弄丢了。后来听说他第二年参加高考,考进了广西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挺羡慕的。在隔壁房间住的是钦州小董的老杨、北海佬(姓名记不起了)、灵山新光场的华侨仔、灵山华山场的韦仔,还有两个说普通话的桂林仔。桂林仔太随便了,有一次竟然把吃剩的馒头扔到卫生间的瓷盆里,造成下水道堵塞,搞一屋都臭了,弄得大家都被老师训了一番。
尽管如此,大家相处还是蛮好的。有一个桂林仔唱歌特好听,尤其是唱那支日本电影《人证》的主题歌——《草帽歌》,唱得很优扬动情,让人伤感欲泪。一次周末,我们宿舍几个一同去人民公园游玩,登上纪念碑高高的台阶时,我和赵文比赛,一胖一瘦,我领先在前,赵文紧追在后,惹得大伙一阵欢笑,黄永红说,真像电影《警察和小偷》……
我和赵文最投缘,他睡下铺我睡上铺,他是个胖子,身高和我差不多,年长成熟,为人随和,热情开朗。有空我们经常去逛街,在朝阳路他带我去吃炖鸡汤,炖鸡汤是用一个白瓷缸来装的,没见过,很新奇,挺好吃,又带我吃芝麻糊、花生糊,也是从未见过,真是乡下人进城,什么都稀奇!最有趣的还是他带我们几个晚上去溜冰场溜冰,也没见过,很刺激,他倒是经验丰富。不过经验再丰富也免不了会踤倒,他踤倒时就用双手抱住头,胖子肉厚,不怕踤,像只皮球,引得大家一阵大笑,他也不恼,还让我们也学他那样,踤倒就抱头,免得伤手。我们那敢呀,那样的话恐怕屁股都踤碎了。
有一天也是周末,阳光明媚,天气晴好,灵山的同学建东带我们灵山几个到广西艺术学院玩,他有个同学在美术系学油画专业。第一次走进大学校院心情特别兴奋,他的同学带我们在校院转了一圈,感觉校院很大,绿树成荫,通道整洁,教学楼、教室、学生宿舍等建筑物不是很高,排列整齐,屋顶大多是三角形盖着红色的琉璃瓦,环境清静优雅。然后他带我们到他的教室参观,他当时正在画一幅很大的油画,画里的内容是海边鱼民的劳动场景,很阳刚,很生动,心里特别羡慕,上大学学美术做画家曾是我从小的梦想啊,可惜无缘实现。教室里还摆放着许多学生的作品,有画完的也有未画完的,让我们眼界大开,我知道,这辈子自己是没机会走进美术学院的殿堂学习了,因为数学和英语是我无法逾越的屏障,不免有些伤感。建东想买几尊石膏像回去,他的同学就带我们去到制作教学石膏像的老师傅作坊,我也跟着买了两尊小石膏像,一尊是现代少女像,一尊是断臂维纳斯女神像,很得意,只是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在南宁两个多月学习期间的空余时间里,我和同学走了南宁许多大街小巷,朝阳广场去得最多,大多是去买些书和绘画用品用具,没多少钱买别的东西。迷过一次路,那是一次晚上到露天体育场看电影,影片是刚上映的新片——罗马尼亚的故事片《最后一颗子弹》。体育场很宽,我们并排坐在最高层的台阶上,旁边并排坐着几个青春少女,边看电影边唧唧喳喳地议论,银铃般的笑声不绝于耳,引得我们不时侧目看着她们笑,触动到我们的目光和微笑,她们谈笑得更欢,晚风阵阵吹拂着她们的秀发,月光如水给她们俊肖而纯真的面容抹上一层银辉,仿佛就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随着电影画面上罗曼警长把用牺牲战友留下的最后一颗子弹击毙匪首后的弹壳放到好战友的墓碑前离去,电影结束了。就像湖面上偶然相遇的几片浮萍,很快被风吹散一般,我们与这群女孩各自离去,消失在银色的月光下,只留下一个月色的春梦……走出体育场已经没有公交车可乘,我们沿着原路往回走,走了几条街仍然回不到建政路,两条腿都走累了,就在街边坐下休息,万家灯火已息灭,昏黄的路灯像瞌睡人的眼,万籁俱寂,沉静的街道偶尔还有个别行人,我们并没有什么恐惧感。大家笑着说,都是被那几个妹仔搞乱了神经。我们仔细回忆路线的标记,然后重新起程,终于回到了技校,只是夜已深沉,万物都在沉睡的梦中。
三
除了日常的培训学习,学校还组织了许多参观和娱乐活动,去过南宁展览馆参观全区美术画展,去过立体电影院观看立体电影,而最让我难忘的是到南宁大剧院观看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天鹅湖》,太震憾了。我原本不喜欢看芭蕾舞剧的电影,不懂欣赏,可是这一次在舞台现场看到的芭蕾舞原来是如此优美。华丽的舞台灯光、生动的舞台背景、优美的舞姿、如梦似幻,强烈冲击着观众的视觉,再加上如泣如诉的小提琴曲,优扬悦耳的音乐通过立体声的音响传出,让人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童话世界里。从此以后,我喜欢上了芭蕾舞剧。
两个多月的学习生活转眼就过去了,太匆匆!如果能学两年多好呀,这样我就可以得到较全面较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绘画水平就达到较专业的高度了,可惜这只是“如果”。
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心中没有容不下的风景。同学们相互挥一挥手就各自返回原来的工作岗位,用学到的技艺应用到电影放映宣传上,为提高放映宣传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从那以后我与南宁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虽说对于南宁我只是个匆匆过客,可人生在世谁不是过客?第二年的冬季我们三个同学又随县电影公司参观团一起再次来到南宁,参观区公司举办的全区电影宣传画展,记得我被选入画展的作品是故事片《勿忘我》的宣传画(即海报),虽然没有获奖名次,可心里还是非常高兴,重在参与呀。参观完后我们再次游览人民公园,在纪念碑台阶前的石狮子旁边留了个影,是县公司宣传科的师傅帮我拍的,当时彩色胶卷很贵,就拍了这一张,其余拍的都是黑白照片,可惜除了这张彩色照片还保存完好外,其余的都不见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时光如流,这三十多年来我已记不清到底曾去过南宁多少次了。回首往事就如一场梦,人生如梦!
动车进站了,我从梦中又回到了现实。走出火车站,夕阳下的天空是那样蓝,天上的白云啊,你是否还保存着我青春的模样?漫步南宁民族大道,华灯璀灿,却已不再是当初的夜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