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可又不知道该干吗?工作没有成就感,难道一辈子就这样了吗?无数次想辞职,又怕辞职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相信这些想法大多数人都会有,那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呢?我在《从极简到极致》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此书集中了以下常见的职业问题:
·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
·如何保持足够的专注力,在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
·如何迅速走出新手期,成长为熟手甚至专家?
职场沟通方面,到底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如何建立自己的优势?
·在多变的职场环境下,我们又该如何部署,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如何做成一件像样的事情?
·如何控制自己无法遏制的情绪,做个理性的职场人?
一、给自己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
01.选择好第一份工作
就如作者所说:“今天发生的所有危机,多年前在你选择安逸还是拼搏的那一刻起,其实早已注定。”
在2012年东北哈尔滨市招聘457个清洁工引来1万余名人报名,其中近三千人拥有本科学历,25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事业编制”是他们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
从职业生涯的角度考虑,为了编制去扫大街,对很多家境一般的年轻人而言,也就意味着今后的漫长岁月里,你的工作内容就是扫大街;当如干年后的某一天,你看着曾经不如你的同学一个个风生水起,在惆怅地望着多年不变的工资条,到那个时候,或许比多年来的挣扎和痛苦更让你倍感无力和绝望的,是你赫然发现自己早已丧失了再次选择的勇气和胆量。
很多故事的开头,主人公都抱着盲目的乐观与自信,无视或不知道选择的重要性,结果一步错步步错,等他们想要从头再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改变的力气和勇气,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在实践的长河里继续沉沦下去。
如果试图绕过20岁的迷茫和焦虑,不去正面冲撞它、击破它,它们就会在你未来的岁月里卷土重来,并且一次比一次凶猛,而你,却一次比一次无力。
这里有作者根据实习工作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的三条经验及教训:
(1)对于职场新人而言,重要的不是平台有多优越,而是你能为它做些什么。
也就是说,再好的平台都不是保险箱,如果你没有能力或者无法胜任,同样免不了残酷而出局的命运和结局!
(2)寻找第一份工作,其实很重要。
对于很多没有什么背景的大学生而言,想要实现命运的逆袭,一定要选择一个相对公平、注重能力的竞争环境,方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3)任何人给你提出的建议,都有各自的角度和动机,但永远不能替代你自己的选择。
作者在多年后的一天,和她的父亲闲聊时,谈及当年建议其考公务员的话题。父亲说:“其实做父母的都想子女过得比自己好,而我们那个年代,吃公家饭碗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各自的局限,我们说的话未必都是真理。如果做子女的太听话,没有自己的主张和选择,那就是子女真的能力不行,连这点主见都没有,看来只能做公务员了。”
你会发现,每个人向你提出的建议。其实都有各自的动机和角度,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自己手里。
02.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人生的赌局里,想要获得不菲的回报,就要学会在“永恒不变的价值”上持续下去。
对于大多数职场人来说,太过密切关注自己的价值,而往往都会觉得自己的收入太低。
刚毕业那会儿,大家几乎是在同一水平线上,起薪都是差不多的,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收入的差距却一点点拉开了。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有的人在职场中风生水起,月入过万正在往高层跃进;而自己却依然拿着微薄的工资,每天为生活奔波,不知何时才是头。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在毕业五六年后小有所成,成为那个月入过万、有事业追求的人,而不是那个为生活疲于奔波的人。
一、想要成功 必须抓住五要素
(1)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起步。
(2)做一名耐心的老员工。
(3)找到自己的独特性。
(4)提升商业思维,关注社会需求。
(5)给自己绘制一份商业画布,从一个点进行辐射,去服务更多的人。
在毕业后的第一个5年,一个人想要在职场中获得不错的发展,最好要完成前三项任务。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人依然在第一点上徘徊不前,始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起步;百分之五十的人栽在第二点上,毕业几年频繁换工作,做任何职业都像是“蜻蜓点水”,很难深入某个行业获得不同的洞见;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完成了第一项和第二项任务,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却困于第三点,那就是工作多年,依然不知道自己的独特性在哪里,对于如何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更是一无所知。
为什么你的职业生涯总是不见起色?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完美的职业起步=朝阳行业+适合自己的岗位
毋庸置疑,个人的职业发展往往受制于行业大环境的影响。
因此,建议倾向于找一份朝阳行业,从自己可以做的职位入手。如果所处的行业日暮西山,即便用了多年时间做到了行业里的高级技术人员又如何?世界不需要这个行业了,它不会怜悯眷顾你的青春与汗水,到头来照样把你清理出局。
而如果从朝阳行业起步,即便所在的公司很小也不正规,哪怕是最终关门大吉,也不用担心。因为随着行业的发展,你会发现跳槽到其他公司易如反掌。
雷军说的“风口”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一个行业日渐没落,你很努力做到NO.1,也不过尔尔,依然会惨遭淘汰。
你没有错,只是社会不再需要你了。
三、职场适应期:做个耐心的“潜水员”
这一点看似简单,实则最难。
在HR看来,除去不可抗力因素(例如公司破产倒闭)之外,一个人只有在一家企业呆3年以上,才有可能接触到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才有可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洞见。
为什撑过这头三五年如此重要?
首先,能撑得过头三五年的,应该是能胜任岗位的。否则连岗位都胜任不了,根本不可能通过试用期转正,更别提待上个三五年了。
其次,能撑得过头三五年的,这个人的沟通能力应该还不错。也就意味着,他(她)的人际关系不见得多好但也不至于很差。
最后,能撑得过这三五年的,往往是有自己的主见的,不太容易被外界诱惑,知道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
在这三五年中,每个职场新人都要面临这些挑战——
(1)试用期能否迅速进入角色融入团队,决定着能否顺利转正。
(2)试用期是否懂得与人协作、与人为善,决定着这个人的职场人际关系,也决定着他能否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好评。
(3)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比如一份薪水比目前高的工作,这个人是否能够不为所动,足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成熟度——是即刻选择自己想要的,还是愿意为更好的结果坚持下去?
这被称为“延迟满足”,是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
四、职场发展期:你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
一个人的职场价值其实是两个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分别是市场的需求度和能力的独特性。
在能力的独特性方面,往往有两种情形最为常见。
一是纵向,指的是你某一能力的专业度和深度。
比如很多高学历的科研人员,学物理一路学到博士,玩的就是专业度和深度。
二是横向,指的是你在其他同行不具备的能力里有优势,属于广博型人才。

五、你自己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总体来说,人与人毕业后五六年的职场差距,多是上述三个阶段的几个关键点所致。
如果你毕业三五年后,依然徘徊在第一阶段,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安全感这种东西。或许对你而言,体制未必不是一个好的结局,关键是你得有本事考进去才行。
如果你心存不甘,那就从头开始,一切归零。
除此之外,并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03.何时拥有自己的职业定位
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在活着的时候感觉随时都会死,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好像从来都没有活过。
或许年轻的你尚且还没有意识到环境及竞争的重要性。但是,身处怎样的环境,周围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这些对很多出入职场的新人来说,远比一份工作本身重要得多。
如果你一开始就选择优渥舒适的环境,身边都是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的人,几年下来,你很可能就会被同化称他们当中的一个;而如果你一开始就选择那天看起来最难得路,可能环境并不如你所愿,但它能给你足够的刺激让你渴望改变。你的身边都是比你厉害的人,几年下来,也许你会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个,即便无法攀登成那样的高峰,但你会发现,自己早已甩出同龄人好几条街。
这就是很多人口中所谓的“成长”。
而成长本身就充满了痛苦与挑战,从来就不是坐享其成的结果。
一个人的人生不过短暂的几十年。放眼望去,许多比你优秀比你厉害的人都在加速前进,你哪来那么多光阴去挥霍去浪费?
25岁之前,你最好完成职业定位这件事;30岁之前,你最好能够拿到不错的月薪,甚至攒下一笔钱,因为你就接下来可能要完成结婚等人生大事;再往后你会有自己的孩子,你的孩子未来能接受怎样的教育,能拥有怎样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今天的奋斗。
到了40岁之后,你上有老下有小。你的父母日渐老去,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越来越橡风中的残烛,禁不起一丝创伤与打击。而你需要确保的是,一旦他们发生意外或疾病,你手上的钱至少能保证他们享受到人生最后一刻的尊严。
而你,还在奢望一份安逸吗?
04.职场决策三步法
选择之所以困难重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绝大多数选择从本质上来说是决策,而对于判断力及决策欠缺的职场新人而言,做出决策难比登天。
毫不夸张地说,每一项选择的背后,本质上都是两个字——决策。
看到这两个字,很多人陷入莫大的迷茫。
(1)为什么总是难以做出选择?
(2)你真的到了选择or决策的,关口吗?
(3)对于选择or决策,有什么落地且实用的方法?
首先,达成共识就是——决策能力是一个人思维成熟的重要标志;
决策是一种朝向未来的冒险。
其次,真正的选择关口,必须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有明确的时间底线。
除此之外,选择的关口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你自己拥有决策权。
最后,是决策三步法,用来解决选择问题。
第一步,探究个人观点,你对这件事到底是怎么看的?
在这个步骤里,不妨先站在他人的角度给自己提议,并去思考为何他人会给自己这样的提议,以及自己内心到底是怎样想的。
第二步,跨越选项看目标。
现在认真思考,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当你不知道去那里的时候,你做的任何线路规划都不具备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当你以为一件小事和同事发生了冲突,你甚至都不清楚你们争执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第三步,搜集足量的信息,决策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而不是想当然。
信息越客观越充分,结合之前的目标就越容易做出相对理性的决策。
总之,一次真正有价值的选择,是建立在系统思考及充分信息之上的,它考验的是一个人背后的判断力和决策力,而这些,恰恰是成熟的重要标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