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好女人偏遇上坏婚姻,离婚后反而成就了最好的自己。
“在中国,女人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后,得听父亲的话;结婚以后,得服从丈夫;守寡以后,又得顺着儿子。你瞧,女人就是不值钱。”这是《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中的一段话。
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女人好像从来没有改变过,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好像还是这个规则。
张幼仪在自己的世界里,从未见过第二段婚姻。于是,她理所当然地以为,简单平淡,就应该是婚姻原本的模样。
可是她错了,若她的丈夫甘于平淡,便会甘愿成为她的全部,那么他们或许可以活得幸福。可张幼仪的丈夫,偏偏是这世上最不甘平淡的人。在看到张幼仪照片的第一眼,他充满鄙夷地评价她是“乡下土包子”。他心目中的妻子,应该是有着新式思想和浪漫情怀的新女性。
为了嫁给徐志摩,张幼仪被迫中断了学业。直到晚年,她还对不曾接受过林徽因、陆小曼那样的教育耿耿于怀。
父母送给张幼仪那份丰厚的“思想嫁妆”,在徐志摩眼中全部都是封建的腐朽。因为嫌弃封建思想,他自然而然地连她一起嫌弃。
过得幸福,是最有力的报复
我忽然觉得徐志摩是个混蛋,其实就是一个花花公子。
在他喜欢的情人面前,他就是一个多情的种子,是一个谦谦君子:浪漫、喜欢用诗作为情书赞美自己的女神。
可是对于同样是身不由己的结发妻子却如此的残忍,就因为他的偏见,让张幼仪尝尽了生活的苦。
在德国的三年,她一刻都未曾停止学习的脚步,自学了英语、德语,甚至还对商业管理产生了兴趣。
从一段不幸的婚姻中解脱出来,她活出了最昂扬的姿态。用张幼仪自己的话说:“去德国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后,我一无所惧。”
很喜欢张幼仪的自强自立的精神,而且做事都有自己的原则,比如说不准家人说起徐志摩坏话,我觉得这就是善良。
在原生家庭的传统教育之下,张幼仪几乎没有自己的爱好,结婚之后又在徐志摩的冷暴力之下过得凄苦,离了婚之后拼命的学习,也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可以对别的事情有兴趣的,比如打扮自己。
离了婚之后的她,事业上蒸蒸日上,生活上也比任何时候更多彩,30多岁开始做一个女强人,离开一个错误的婚姻,反而成就了最好的自己。
这才是婚姻应有的模样:你给我幸福的余生,我的名字冠你之姓。
50多岁经过儿子的同意开始了第2次婚姻,对方是一个医生叫苏纪之。与当年那场盛大的婚礼相比,婚礼显得很简单,却让她感到温暖和幸福。 苏纪之温文儒雅,愿意倾听她的心声,给了张幼仪二十年的幸福生活。
从张幼仪的一生来看,原生家庭的影响和失败的婚姻,让她在前半生受尽折磨和蹉跎,就像凤凰涅槃一样,历经磨难。
不放弃学习的她,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多彩的生活,最终晚年也有了自己的爱人,过了几十年的幸福生活。
读完张幼仪后,从中我悟到了一些道理:不管多晚,只要你决心开始并坚持下去,生活就会给你想要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