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阅读记录:《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姊妹篇))
01 全书结构与内容
本书的主题是一元化笔记法,从目录可以看出,本书大体可以分为八个部分(下面用5个部分进行说明):
1. 序章 简洁的信息才实用
讲述了该书的版本变动情况以及使用笔记本的目的:第一版【信息整合】,新版【知识产生】。
【信息整合】:自由自在地参考获取的信息;
【知识生产】: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新信息的过程。
以大量分类整理为基础的体系太过复杂,或者说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会随着信息的增多反而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不适合普通人,这也是作者为什么提倡“信息一元化”(一元化笔记法)的原因。
“一元化笔记法”的三个优点:①简洁而简单,不会造成混乱;②可以无压力地持续使用;③自由度高,能够随意调整。
2. 第一章 一册笔记本建构的知识生产体系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一元化笔记法”的基本构成和起效方式:将所有信息记录到笔记本中 → 再次阅读,加工修改 → 组合 → 成果。“一元化笔记法”指的是将所有信息都记到一册笔记中,所以查找时肯定能找到。另一方面,很多灵感也来自于那当时可能不太重视的信息。而且,由于笔记是自己亲手记录的,更会有印象。
3. 第二章 一元化笔记法的三条规则
规则一:一元化 把想记录的一切信息都纳入这册笔记本中(玩具箱)
规则二:时序化 从头开始按顺序使用笔记本(时间卷轴)
规则三:索引化 将笔记本的内容索引化,然后记录下来(类似于制作目录)
4. 第三章 - 第六章:对一元化笔记法的三大原则进行实操说明
“葱鲔(wei)火锅式”笔记:
○ 外界信息
☆自己的感想
时序化:以“yymmdd”的形式记录笔记时间,比如190629表示2019年6月29日。
索引化:笔记本编号+时间编号+主题,比如:001190629参观林则徐故居
5. 附录与后记
附录:推荐了做笔记用的文具用品
后记:纸质笔记在信息时代是否适用
02 读书心得体会
读完本书后,我的感受主要有三点:
1. 针对“一元化笔记法”的原因
○ 当信息量非常大时,分类整理反而会因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而不适合普通人。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我一直觉得,如果一件工具的学习与使用成本超过了它能够带来的最大价值,不用也罢。
2. 纸质笔记在信息时代是否适用
○ 钢笔分量、墨水清香、纸张质感等这些是电子版笔记无法产生的。
☆ 是否去做纸质笔记还是应该根据笔记类型而定、比如文案、生活、旅行等可以使用纸质笔记,但倘若程序员手写代码作为笔记恐怕会适得其反吧。
3. 关于作者细致的写作风格
○ 关于对作者奥野宣之或者说这类风格的日本作家,我看到过两种评价:①内容太过细致、有点累赘之感 ② 日本作家的细致入微、工匠精神
☆ 我比较倾向于后一种,对日本的工匠精神实在佩服,丢了一颗钉、灭了一个国的故事更是从侧面反映出细致的重要性,包括很多的科学实验、或是工程实践也离不开细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对个人而言,我希望自己能够沉下心去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将该做的事做到极致。
03 好句摘抄
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把有趣的、炫酷的、美丽的、可爱的、想要的、想尝试的、能让工作生活更方便的事物和想去的地点不断记录和粘贴在笔记本上。
可以成为知识生产素材的,就是这样单纯的对兴趣和思考的记录。你能使用的任何信息都是自己记录或挑选的有趣信息,这会让你充满自信。
首先,让我对生活日志这个词语进行一下说明。所谓生活日志,顾名思义,是指对日常生活和人生感悟的记录。因为日志这个词本身含有一种航海日志和测试记录的含义,所以如果将生活日志当成“自我之船的航海记录”,可能比较易于理解。
长途旅行时,我们经常会写旅行日记,以记录的形式把感受整理一遍,就能将其牢牢地刻在脑海里,旅行的体验会让人感觉浓烈而充实。或许能写旅行日记的只有去旅行的人,但对时间的记录,也就是生活日志,无论是谁,现在马上就可以开始。我们无论生活贫富,都平等地拥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时间。生活日志不仅能在知识生产中发挥作用,还能使做记录的人变得幸福、快乐。
在纸上书写时钢笔的分量、墨水的清香、笔尖传达上来的触感、形形色色纸张的质感、记录时纸页的厚度和手感……这一切都有益于我们的思考。我们对笔记本和工具的喜爱,能让我们踏上知识生产的道路。
创意不过是既有事物的重组,注意积累平时的思考,你便有更多机会发现思维中点与点的有机联系,激发灵感的火花,获得具有原创性的点子,也就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生产活动。为整理信息而做笔记是一项靠自觉驱策的活动,是对过往的记录,是一种求知不倦的生活方式,也是写给自己的编年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