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然+春蕾二幼
感受:
1.我们不喜欢听“唠叨”的话语,因为会让我们感觉很烦。可是,孩子呢?我们还总是以这样的方式“唠叨”孩子,还振振有词的说“我们是你好,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等等的语言,一直攻击孩子。殊不知,我们这样已经把“相关性后果”变成了惩罚和羞辱。
2.我们要好好的用各种“后果”:自然后果、相关性后果、回报性后果、隔离后果、补偿后果,来跟孩子沟通,他们的行为,已导致把事情做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没有妨碍到他人等。我们要注意我们沟通的“态度”不可强势,不可指责,不可羞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语言要温和不可谩骂,使得孩子的内心,没有那么的难过,慢慢的变得柔软。
行动
在孩子工作时,有错误的的方式的时候,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是隔离后果变成惩罚的。让他直接离开,不允许他在玩或者靠近的,让他自己反思。听到马老师这么讲,我知道了,让他离开后,还可以回来的,前提是不可以再次破坏和伤害他人。我们可以用“补偿后果”的来引导孩子是他这样做会伤害到他人,引导他感知他人的感受,是他们的内心柔软,有同理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