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星(满分五星)
这是一本关于计划和执行非常详尽的工具书,详尽到非常细致的告诉你每个步骤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有哪些常见的坑要避免。而这也是本书最大的弱点,对于没有执行意愿的人而言它太复杂,太庞大,会让他们反而无法执行,不过你如果有着很强的自我改变的动力,那么它会是你值得反复借鉴的优秀算法。
本书中的PDCA工作法指的是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循环,这套逻辑经常出现在各种公众号中,它看起来简单,背后实际上是对迭代和递归思维的深刻应用(当然发明的人不一定知道),这套逻辑非常适用于对付已知的东西,无论是问题,项目,目标还是任务,只要你知道要去哪,它就可以为你找到在你已知范围内最有效的路径,当然对未知的东西我们要切换一套探索的逻辑,不过那与本书无关。
这本书我打算多讲些书本外的东西。
以下是我的解读。
一、PDCA工作法
PDCA 工作法从本身来看只是一个执行任务的循环,但是作者将它提升了一个层次,提出了大循环和小循环的方法,比如说你在实现成为一个赛车手这个目标的大循环时使用这个方法,而在这个大目标下,提升车技,更换更好的车等目标时也使用这个循环,通过一个个循环的拆解,原本巨大的目标就会变成落地的执行步骤,而执行过程中又可以通过反馈来矫正此前以设想为基础的计划,不断逼近现实的最优解。
二、优化的建议
书中提出了很多优化的建议,但是陷于具体的方法还是很容易让人迷茫,所以这里可以再借鉴一下计算机性能改进中的阿姆达尔法则,简单说来就是按照一个环节在整体中的占比和预计可以提升效率的比例原则改进的方向。这个法则还有一个计算公式S=1/(1-a+a/n),其中S是整体的提升效果,a是某个部分占总体的比例,可以是时间消耗,也可以是资源消耗,而n是这个部分提升的比例,比如提升30%,那就是1.3。
利用这个公式就可以动态的比较改进的选择,一个部分改进后它的占比就会下降,下一个阶段计算出来结果就可能是另一个部分的改进更划算。
三、要注意的坑
1.设置计划时要明确时间,量化标准具体到步骤,前两者确保我们可以不断对比当下与目标的差距,后者实际上可以算作微习惯的逆向,让我们可以从小步骤行动。
2.执行目标时要精简,实际上这与《让创意更有黏性》有些相通之处,一方面是我们大脑的先天限制让我们面对多个任务时很难高效处理,另一方面单一任务更容易保障我们的执行结果。
3.检查要经常做,经常性对比我们当下情况和目标的差距,从而不断比对当下的状况,防止陷入执行而忘记大的目标。
4.调整要谨慎,首先调整并不只针对失败,做得不好时要改进,做得好时要拓展,但如果整体没有与目标偏移那么并不需要频繁的调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