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果冻下嘴唇突然起了一个泡。
那天晚上奶奶喂完奶粉,把果冻抱过来说,你们看看,我眼睛看不清,果冻嘴唇上是不是红了一块?
我和果冻妈凑过脑袋观瞧,玩了一天的果冻终于累了,喝完奶迷糊中睡去,嘴边还挂着奶渍,她的下嘴唇上果然有块地方红了。
我还在观察之中,果冻妈已花容失色,“天哪,是疱疹!XXX(我的全称),就叫你不要亲宝宝!”
我和果冻妈都看过一篇文章,讲2012年时英国一位父亲,因亲吻自己两个月的儿子,导致孩子感染了疱疹病毒。孩子在医院接受生命维持器六周治疗以后,终因多个器官衰竭,最终不幸夭折。
果冻妈当时就警告我说:不要随便亲咱家宝宝。
02
虽然被警告,但有时候和果冻疯到开怀处,还是忍不住偷偷亲两口。咱又不像外国人一样直接上嘴,亲亲脸蛋怕啥。虽然概率很小,但每次被果冻妈发现,总少不了挨些说教和咻咻的铁拳。
这次可好,被抓了现形。白天抱果冻时,我还把脸和她贴很近,结果到了晚上,果冻嘴唇就起泡,回忆这两天我嗓子也的确有点疼......果冻的水泡,我好像难辞其咎。
怎么办怎么办?看着果冻嘴唇上的红色小泡慢慢变大,好像在狰狞着嘲笑我狂妄自大。我可不能因为自己无心的举动,就给果冻带来无妄之灾,想到此处,我的心都要碎了。
一个大老爷们,没事就心碎羞不羞愧?还真别说,当爸以后,这颗玻璃心时常被击碎。
果冻从床上摔下来会心碎,磕碰到哪里会心碎,哭到背气会心碎,就连看到文字描述也不行: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掏米,米下了锅,要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口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鲁迅老先生可是我学生时代的梦魇,他的文章,我不是读不懂就是做不对。曾经,我对祥林嫂这段独白并无太多感觉,如今再读,却字字扎心。
当了父亲,最怕自己一个无心之举,给孩子造成永久伤害,遗憾终身。
03
幸运的是,果冻的这颗水泡并不是什么疱疹。咨询专业医生,查阅相关资料,果冻的症状完全不符合疱疹的症状:发热、呼吸窘迫、多颗针刺状小水泡......果冻安静睡过一晚后,第二天水泡消失,结痂成型,精神状态也很不错,并无异常。
虚惊一场。
不过,在查阅资料时我发现,虽然每年新闻都会报道类似“亲吻新生儿致死”的案例,但其实追根溯源,有据可查的案例就那么几例,只不过是被反复提及而已。而且致死的原因都是一个:单纯疱疹病毒(HSV-1)。

这种病毒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主要通过口口传播,我们平时嘴角起个泡,舌头疼,中医理论讲是“上火”了,但其实都是这种病毒在作祟。一旦因为心情不好,过度劳累等原因导致抵抗力下降,疱疹病毒就会发作,待到自身抵抗力重新占领高地,病毒又会被免疫系统压制。
单纯疱疹病毒一旦感染,终生不可治愈,按照WHO估计,全球有37亿50岁以下的人(67%)被1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以,我们很有可能都是HSV-1病毒的携带者。
但实际上,HSV大部分时间都是与人类和平共处的,它在活跃期传染性才比较大(嘴巴出现疱疹时),即便宝宝被感染,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症状,除非它攻破宝宝的免疫力系统,发展成高致死率(50%)的“新生儿疱疹感染”。但这种病的发病率又十分低,万分之一的概率。
所以,以后我们可以为所欲为的亲宝宝了吗?概率上来讲是的!只要不是口舌生疮、流鼻涕淌眼泪、顶着满脸疱疹,平时健康的我们,亲亲宝宝的脸蛋还是问题不大的。
再说,也没哪个二货家长会允许自己或者亲朋好友,在身体不适的时候亲吻宝宝吧?
我把这个最新发现和老婆讲,老婆说:嗯,那还不是和我要求你的一样。
是的,老婆你一向伟大光荣正确,以后听你的就对了。
ps:此时,果冻正在她奶奶怀里挣扎,扭来扭去不肯睡觉,最后还哭了出来,越哭越委屈,我和老婆也赶过去支援,连哄带拍,却怎么也劝不好。“果冻你到底要干嘛呀?”妈妈问,果冻一边闭着眼睛抽泣,一边把手指向大门。奶奶恍然大悟,刚才答应果冻喝完奶出门玩的。得,我抱果冻出去玩了,各位,下周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