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老炮儿》才知道,冯小刚除了是个好导演,也是一枚不错的演员,虽然我并不理解他的“理儿”。
下午朋友刚说了一句:“之前看电影觉得是很奢侈的一件事,现在反倒是看电影成了廉价娱乐方式。”我就去电影院拔草《老炮儿》,也许是出于跟风的需要,也许是迫于孤独的现状,反正,我居然一个人去看了这部几乎不太会引发我的共鸣的电影。
伴随着《光辉岁月》出场的小偷被冯小刚饰演的六爷喝住,“钱你都拿了,身份证你给人寄回去能怎么着呀。”一口京腔京韵,深深刻画出一地道的老北京。他住在胡同里,提一笼黑鸟,是周遭再熟悉不过的那个人,有着莫名的凛然正义。
他讲话掷地有声,喜欢跟人说事论理,祖辈儿们传下来的东西,不因为所处的情境或者易地而处的人而轻易更改。
印象中,皇城根脚下的人确实固执的坚持着一些旧理,甚至是有些排他性质的,所以总让外乡人觉得格格不入。其实每个地方都有它约定俗成的规矩,逾越必然受到冷落,倘不是京城优渥的环境让人挤破头想要停留,恐怕距离感也不至于那么强。
说回电影,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有些江湖经历和义气的父亲,摊上个自以为是的儿子,为了摆平儿子惹出来的事儿,他低三下四求人、不顾一切拼命,然后感化了儿子,这绝对不是剧透,因为,即使你看懂了这几句话,也未必就能参透整个故事。
父亲,好像总是这样的角色,在你跌倒时不会第一时间安慰,却在心里默默心疼,依然会是第一个伸出手扶起你的人。
“他兜不住了,就回来了。”独来独往的父亲如是说,在这个世界上,儿子唯能依靠自己,他以为他足够强大。
“你别管我”倔强的语气是任性的晚辈常有的说辞,剧中的儿子和你我一样,不自觉生出要独当一面的勇气,却忘了思考自己是否担得住所有风雨。
父子之间自然是有矛盾,才会生出嫌隙,他跟人泡夜店,镜头里一起嬉笑打骂的人却眼看着他被人带走连110都没有打一个。“说实话,我们并没有交得那么深。”在年轻的心里,同甘总是比共苦来得容易,毕竟,谁也不生谁养谁靠着谁吃饭,此时的挚友,不过是彼时的过客,在生活短暂的交汇之后,是否需要联系毕竟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
电影在叙事时,冗长也不落窠臼,现实世界的人情冷暖,扯到金钱和利益,总有那些我们曾见过或者能想到的情景,朋友=爱莫能助。
剧情的转折点是老炮儿父亲的病情,也是那一封成为证据的信,还是父子两在酒桌上打开心结的那一景,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点将故事切换成自己想象中的那样。
茬架,将影片推向高潮的是那只奔跑的鸵鸟、那件墨绿色的风衣、那把未出鞘的利剑、那辆在风中的自行车,冰湖上除了拍吻戏,打打杀杀好像也不错。
利剑出鞘,看得小青年心潮澎湃,步履蹒跚中却有好多力不从心。
那是许多男生儿时的梦,带着一腔热血临危不惧,是武侠小说里侠肝义胆,我不懂,是因为我连四大名著都没看过,我也激动,是因为影厅里的交响乐实在是让人无法平静。正是这样的他让16岁的人着迷呀,也拥有一堆过命的兄弟,他们散布在各行各业,社会地位有高有低,家中老老小小也不省心,而又能因他迅速集齐,刀光剑影不重要,看着花甲老人们从看守所一脸骄傲出门才是本剧最大的笑点。
非专业影评,不懂得从剧情结构画面拍摄剪辑配乐服装演员道具上面做文章,但爱显然是最具感染力的,正义也绝对会在传递的过程中保有它最强劲的力量,除了脏话,你还能在《老炮儿》里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这就足够了。
说起年轻的友谊,我想起,十五岁前后,我曾以为朋友就是全世界,他们围绕着你,跟你有一样的叛逆、一样的情绪、一样的不可一世,他们没有经验、没有说教、没有事事仔细。二十五岁前后,朋友依然重要,可父母在生命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然奠定,他们没有私心、没有背叛、没有任性的情绪,默默的陪伴,在一回头就能看到的地方。
越是顺理成章,越是弥足珍贵,如胡同口那辆自行车一般,它平凡的能被轻易取代,却在渲染气氛的过程中不可或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