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不为远,隔河不算近。小时候去赶集要过大河,无论是赶着毛驴还是挑担步行的,都是卷起裤腿提着鞋趟水过河。小脚老太太和小孩儿通常都是随行的人背着过河。老太太一般是双膝跪在背者的后背上,两只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再被紧紧抓住。小孩子们则是双手牢牢抱住大人的脖子,两条腿盘住腰里,大人反手托住屁股。过河的时候须逆水斜线往过走,在水流的冲击下,待过去刚好到达正对岸。
紧过列石慢过桥。天冷了,河上就架起板桥。板桥顾名思义就是用几条丈把长的木板衔接而搭成的桥,木板衔接处是用石头垒起来支腿,木板离水面约莫三尺有余,等距离排成一线横在河上。过桥的时候一定要精神高度集中,身体平衡拿捏好,脚放平。若是看到对面有人上桥,这边就不能再上,板桥太窄,彼此实在是错让不开。
常走板桥之人走在这宽不足半尺木板之上,有时尽管负重,却也是正视前方迈着潇洒的步子,根本不看桥面,倒也走得轻松自然。不常走的人过桥时则是心弦紧绷,屏息凝神大气不敢出,双目紧盯桥面,走走停停,如履薄冰,随着寸许厚的板上,上下晃悠,再加上看到黄泛泛河水滚滚流动,就会晕桥。
晕桥时,板桥似乎整个儿朝着上游飞快移动,两岸山树木旋转,稍有不慎,就会跌入当河里。这个时候,一定要紧闭双眼,等到晕象从感觉中消退,再慢慢睁开眼,小心地走过去,方可避免落水。
现在河上修起了大桥,农人再也不用背人趟水走板桥了,那一切早就变成了一代人的回忆。(文/闫小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