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439:当有人与你画大饼却又不兑现时,你怎么应对?

《资治通鉴》439:当有人与你画大饼却又不兑现时,你怎么应对?

作者: 花言大帅 | 来源:发表于2023-06-20 20:03 被阅读0次

学习内容:

【原文】

哀皇帝

隆和元年(壬戌,公元362年)

春正月壬子,大赦,改元。

甲寅,减田租,亩收二升。

燕豫州刺史孙兴请攻洛阳,曰:“晋将陈祐弊卒千余,介守孤城,不足取也!”燕人从其言,遣宁南将军吕护屯河阴。

二月辛未,以吴国内史庾希为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镇下邳,龙骧将军袁真为西中郎将、监护豫、司、并、冀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汝南并假节。希,冰之子也。

丙子,拜帝母周贵人为皇太妃,仪服拟于太后。

燕吕护攻洛阳。三月乙酉,河南太守戴施奔宛,陈祐告急。五月丁巳,桓温遣庾希及竟陵太守邓遐帅舟师三千人助祐守洛阳,遐。岳之子也。

温上疏请迁都洛阳。自永嘉之乱播流江表者,一切北徙,以实河南。朝廷畏温,不敢为异。而北土萧条,人情疑惧,虽并知不可,莫敢先谏。

散骑常待领著作郎孙绰上疏曰:

“昔中宗龙飞,非惟信顺协于天人,实赖万里长江画而守之耳。今自丧乱已来,六十余年,河、洛丘墟,函夏萧条。士民播流江表,已经数世,存者老子长孙,亡者丘陇成行,虽北风之思感其素心,目前之哀实为交切。若迁都旋轸之日,中兴五陵,即复缅成遐域。泰山之安,既难以理保,烝烝之思,岂不缠于圣心哉!

温今此举,诚欲大览始终,为国远图。而百姓震骇,同怀危惧,岂不以反旧之乐赊,趋死之忧促哉?何者?植根江外,数十年矣,一朝顿欲拔之,驱踧于穷荒之地。提挈万里,逾险浮深,离坟墓,弃生业,田宅不可复售,舟车无从而得。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将顿仆道涂,飘溺江川,仅有达者。此仁者所宜哀矜,国家所宜深虑也!

臣之愚计,以为且宜遣将帅有威名、资实者,先镇洛阳,扫平梁、许,清一河南。运漕之路既通,开垦之积已丰,豺狼远窜,中夏小康,然后可徐议迁徙耳。奈何舍百胜之长理,举天下而一掷哉?”

绰,楚之孙也。少慕高尚,尝著《遂初赋》以见志。温见绰表,不悦,曰:“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而知人家国事邪!”

时朝廷忧惧,将遣侍中止温。扬州刺史王述曰:“温欲以虚声威朝廷耳,非事实也。但从之,自无所至。”

乃诏温曰:“在昔丧乱,忽涉五纪,戎狄肆暴,继袭凶迹,眷言西顾,慨叹盈怀。知欲躬帅三军,荡涤氛秽,廓清中畿,光复旧京,非夫外身徇国,孰能若此?诸所处分,委之高算。但河洛丘墟,所营者广,经始之勤,致劳怀也。”事果不行。

温又议移洛阳钟虡。述曰:“永嘉不竞,暂都江左,方当荡平区宇,旋轸旧京。若其不尔,宜改迁园陵,不应先事钟虡!”温乃止。

朝廷以交、广辽远,改授温都督并、司、冀三州,温表辞不受。

秦王坚亲临太学,考第诸生经义,与博士讲论,自是每月一至焉。

六月甲戌,燕征东参军刘拔刺杀征东将军、冀州刺史、范阳王友于信都。

秋七月,吕护退守小平津,中流矢而卒。燕将段崇收军北渡,屯于野王。邓遐进屯新城。八月,西中郎将袁真进屯汝南,运米五万斛以馈洛阳。

冬十一月,代王什翼犍纳女于燕,燕人亦以女妻之。

十二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庾希自下邳退屯山阳,袁真自汝南退屯寿阳。

【原文华译】

哀皇帝

隆和元年(公元362年)

1 春,正月二十日,大赦,改元。

2 正月二十二日,减田租,每亩收租二升。

3 前燕豫州刺史孙兴请求攻打洛阳,说:“晋将陈祐只有弱旅一千余人,独守孤城,很容易攻取!”前燕听从他的建议,派宁南将军吕护屯驻河阴。

4 二月十日,朝廷任命吴国内史庾希为北中郎将、徐州、兖州二州刺史,镇守下邳,龙骧将军袁真为西中郎将,监护豫州、司州、并州、冀州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守汝南并假节。庾希,是庾冰之子。

5 二月十五日,拜皇帝的生母周贵人为皇太妃,仪仗服装等待遇与太后相同。

6 前燕吕护攻打洛阳。三月二十五日,河南太守戴施逃奔宛城,冠军将军陈祐向朝廷告急。五月二十七日,桓温派庾希及竟陵太守邓遐率舟师三千人协助陈祐守洛阳。邓遐,是邓岳之子。

桓温上疏请迁都洛阳,并且将自永嘉之乱以来迁居到江南的人民,全部北迁,以充实河南人口。朝廷畏惧桓温,不敢有异议。而北土萧条,人情疑惧,虽然都知道这样不可,没人敢先谏止。

散骑常侍兼著作郎孙绰上疏说:

“当年中宗(司马睿)真龙兴起,并非只是他的信义顺应了上天和人民,也是靠万里长江为屏障而得以固地自守。如今,自丧乱以来,已经六十余年,黄河及洛水地区一片废墟,中原萧条。士民流播江南,已经数世,还活着的人,儿子已老,孙子都已长大,而死亡者的坟墓,已经排列成行,虽然心中还有对北方故土的感思,但对眼前生死离别的哀痛,更为深切。迁都北上之日,中兴以来五位先帝(司马睿、司马绍、司马衍、司马岳、司马聃)的陵墓,又被抛弃在遥远的江南。以常理判断,洛阳不可能像泰山那样安稳,而怀恋祖先的孝思,岂不纠缠于圣心!

桓温此举,诚然是心胸宽广,为国远图;但百姓震骇,同怀危惧,岂不是返回故土的欢乐还没到,而趋赴死亡的忧虑就已经逼促了吗?为什么呢?因为百姓扎根江南,已经数十年矣,一朝之内,要将他们连根拔起,驱赶于穷荒之地。扶老携幼,跋涉万里,越过艰险,渡过大河,离别祖先坟墓,抛弃赖以生存的产业,田宅不可能卖出去,车船无从而得。舍弃安乐之国,投入习乱之乡,将死亡于道路,漂溺于江河,仅有少数幸存者才能到达。这正是仁者所宜哀矜,国家所宜深虑的!

臣之愚计,以为且宜遣将帅有威名、有资历、有才能者,先镇守洛阳,扫平梁国、许昌,肃清河南。打通漕运水路,开垦田地,待粮食蓄积丰富,豺狼远窜,中原实现小康,然后才可以慢慢商议迁徙大计。为什么要舍弃百胜之长理,而举全天下孤注一掷呢!”

孙绰,是孙楚的孙子。少年时就向慕高尚的情操,曾经写作《遂初赋》以明志。桓温见了孙绰的奏表,不悦,说:“告诉孙绰,为什么不照着他的《遂初赋》去做,而来参与这些家国大事呢?”

当时朝廷忧惧,准备派侍中去劝止桓温,扬州刺史王述说:“桓温不过是虚张声势,吓唬朝廷而已,不是他的真实想法;只管听从他,他自己就不知道怎么下台了。”

于是下诏给桓温说:“丧乱以来,已经五纪(十二年为一纪),戎狄肆暴,代代相传为恶,朕一直眷言西顾,慨叹盈怀。如今知道将军欲亲率三军,荡涤氛秽,廓清中原,光复旧京,如果不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立志杀身报国,谁能如此?将军所计划的事,正可谓是高瞻远瞩,神机妙算。只是黄河、洛水,已成一片丘墟,所需经营的地区,非常广阔,要做的工作,十分艰苦,有劳将军了!”桓温果然不再提迁都一事了。

桓温又建议将洛阳的巨钟和钟架搬到建康。王述说:“永嘉之乱,朝廷暂时迁都江南,方当荡平区宇,还都旧京。如果暂时做不到,也应该先迁徙先帝园陵,不应先考虑巨钟、钟架!”桓温于是停止。

朝廷认为交州、广州辽远,改授桓温都督并州、司州、冀州三州;桓温上表,推辞不受。

7 秦王苻坚亲临太学,考试诸生经义,与博士讲论,从此每个月来一次。

8 六月十五日,前燕征东将军的参军刘拔刺杀征东将军、冀州刺史、范阳王慕容友于信都。

9 秋,七月,攻打洛阳的前燕宁南将军吕护退守小平津,被流箭射死。前燕将领段崇收军北渡,屯驻于野王。东晋将领邓遐进军屯驻于新城。

八月,晋国西中郎将袁真进军屯驻汝南,运米五万斛供应洛阳。

10 冬,十一月,代王拓跋什翼犍将女儿献给前燕宫廷,前燕也将皇室女儿嫁给他为妻。

11 十二月一日,日食。

12 庾希从下邳撤退,屯驻山阳;袁真从汝南撤退,屯驻寿阳。


【学以致用】

桓温欲要迁都洛阳,王述以退为进阻止

王述的这个用法,我想到了一个词:

“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也就是,有人跟你吹牛,你可以沿着他吹的方向,帮他吹大点, 如果有人跟你抠细节,谈困难,那你沿着这个线路谈得更细,把问题讲得更突出

当你面对有人给你画大饼,却又不落地不兑现的时候,就用这招,很管用

以前我经常用这招,那是因为之前有个领导喜欢想到一出是一出,没有系统的战略,只在战术上抠细节,这很麻烦的,一次两次你可以配合下,多了之后,一开口你大概就知道会是什么样子,我就忍不住想“刚”上去。怎么刚?就类似于王述这种,语气语调配合好。

桓温想干嘛?

1,是吹牛,显示一下自己是“干大事”的人,迁都是一件大事

2,显示存在感。北伐没有成功,再捣鼓点事情来加持下自己的“声望”,这个热度,要持续啊

3,掂量下朝廷的态度,朝廷里面各位官员的态度,谁支持,谁反对啊?谁有胆子,谁有见识啊?

王述看出了他行为背后的本质,就顺着来

桓温你不是要“上天”吗,那就给你一个上天的好处与责任都一并告诉你,能者多劳

后面桓温觉得‘上天’好像做不到,想要下地,但是不甘愿这么轻易的就下来,于是又提出“搬迁巨钟”

王述一看, 搬迁巨钟这种事情怎么能配得上桓温将军心中的“大事”呢,不如改“迁坟”好了

桓温的本事也就这样了,吹牛没吹成功,牛皮反而破了只能自己咽下去。

我们在工作中也可能面对这种人,怎么办,那就想想王述怎么应对桓温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439:当有人与你画大饼却又不兑现时,你怎么应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tu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