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
汲黯:敢于直谏汉武帝的人,官场路却走得艰难 |《资治通鉴》日读

汲黯:敢于直谏汉武帝的人,官场路却走得艰难 |《资治通鉴》日读

作者: 稽圣 | 来源:发表于2020-04-20 22:04 被阅读0次

汲黯:敢于直谏汉武帝的人,官场路却走得艰难 |《资治通鉴》日读

【专栏介绍】

与你一起,每天阅读《资治通鉴》,欢迎关注。

这是第 151 篇。

【发生时间】

公元前一三五年

【相关人物】

汲黯,西汉名臣

【故事大概】

最近比较忙,更新的时间慢下来了,大家见谅。

今天来讲一讲西汉时期的名臣汲黯,一个敢于直谏汉武帝的人。可惜,一个正直的人,在职场上却无法顺风顺水,反而遭受到了许多的白眼与误解。可见,要想混得好,既要有能力,也要懂得变通,这当中,是有一种微妙的平衡。掌握好了,深得领导喜欢,平步青云。掌握得不好了,雪藏甚至降职开除,都是屡见不鲜的。

一、职场坎坷,直言进谏,触犯龙颜

汲黯的家族,世代为官。所以,通过父亲的关系与推荐,使得汲黯在汉景帝时期,便被推选为太子洗(xian,三声)马。洗马,不是给太子洗马的官职,而是太子的侍从。在之前的文章讲过,类似于侍从、秘书之类的职务,虽然官爵不高,但是由于经常在高官权贵身边,所得到的资源与提拔机会,是比很多人都多的。

汲黯能够在刚入职场的时候,就当了一个不错的职务,说明家中的背景与关系,是很强的。这就好比,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直接就进入一个大集团,任大领导的秘书一样。

《史记》中称他为:“以庄见惮”。

意思就是,庄重、严正、令人敬畏。一个刚入官场的人,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实属不易。汉景帝死后,太子即位,汲黯被封为谒者,负责皇帝事务的传达,也是皇帝身边人。

有一次,河内郡发生大火,涉及到了千余家,汉武帝派他去视察。汲黯回来后,向汉武帝上报说:“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首先,是把原因给说明了,是因为家人不慎失火。之所以会波及这么大,是由于当地的房子建筑太过密集导致的。最后,汲黯给出的意见是,不足为忧,没有什么大问题,只要处理得当就好了。

同时,汲黯还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是他在经过河南郡的时候发现的。这里发生了一处水旱之灾,波及了上万家,甚至还出现了父子相食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汲黯假传圣旨,下令发放了官粮救济百姓。最后,汲黯向皇帝请罪。汉武帝认为他贤德,就免除了他的罪行,让他去荥阳县令。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的问题。

有些读者可能会认为,汲黯说河内郡的大火不足为忧,是一种不靠谱,不做事的行为。实际上,相比于河南的水旱之灾,河内郡的大火,确实不足为忧。因为,当中涉及到了很大的政治问题,那就是汉武帝被架空了。

河内郡的大火,已经传到了汉武帝的耳中,说明这个地方的消息是畅通的。而河南郡的水旱之灾,涉及到了上万家的百姓,却没有人进行上报,说明这个地方的消息,是阻塞的。消息阻塞了,天子无法听到真实的消息,也就无法做出相应的决策。“父子相食”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现象。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河南郡这个地方,出现了架空天子的行为,相应地出现了极其严重的腐败行为。

所以,汲黯才会认为,这件事情非常严重,严重到他要假传圣旨,开仓济民。其实,对于汲黯来说,最为稳妥的做法,是回到京城后,亲自向汉武帝说明这件事情,交由汉武帝做决策。可是,这一来一去,大量的时间就消耗了,百姓也无法及时得到安置。假传圣旨这件事,可大可小,汲黯是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去做的。这也就是司马迁会在《史记》中说汲黯这个人“以庄见惮”了。

后来,汲黯认为自己当个县令太委屈了,直接就告老还乡。汉武帝之后,马上让他回到朝中当个中大夫。从这点上看,汉武帝还是很看重他的,让他去荥阳只是为了惩罚一下他,顺便彰显一下法度的权威。可惜,汲黯这个人,就是喜欢当面喷汉武帝,搞得汉武帝很没面子,过了不久又把他调到东海郡去当郡守。

可以说,汲黯这个人,有能力,有胆识,有魄力,但是在处理君臣关系的问题上,得罪了汉武帝,使得自己的为官生涯,非常坎坷。这一点,也非常令人唏嘘。

二、为官之道,任贤选能,抓大放小

来到东海担任郡守之后,汲黯也将政务处理得非常好。

《资治通鉴》当中是这么说的:“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从中也可以看出,汲黯深谙道家学说。很多读者,可能对黄老思想有着一定的误解,认为无为之治,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来看下这句话,就能够明白。

好清静,指的是没有过度的欲望与追求。这一点,与贪官污吏不同。贪官污吏,看重自己的私人利益,会将国家权力变成自己谋利的工具。例如,赵国丞相李兑,主张联齐抗秦,而他给齐国开出条件是,将宋国的陶邑,赏给自己。要知道,陶邑是全中原相当富裕的地方,得到了这个地方,将会让自己的实力与利益大增。这就是公器私用的表现。

《韩非子》中说过:“臣之所不弑其君者,党与不具也。故上失扶寸,下得寻常。”

如果不节制大臣发展其势力,最后的结局,将会导致弑君的出现。一旦国君的政策出现了一些偏差,奸臣就会利用这点偏差大作文章,为自己谋求私利。这一点,老子是明确反对的,所以才会说出“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话,目的在于平衡更方面的权力,达到制衡的效果。

其次,是“择丞、史任之”。领导之所以能够不用事事亲为,关键点在于,选择合适的下属去担任合适的职务。例如,秦孝公选择了卫鞅作为改革大臣,以卫鞅的能力破除利益格局,这就是选贤任能。

这一点非常难。首先,要对手下的大臣有足够深的了解,能够看清楚他们的本质。注意,这里说的是本质。表面上做样子,假装清廉,带着假面具,是很多奸臣惯用的伎俩。而且,单凭名声来选拔人才,也不靠谱。因为作为奸臣来说,他们会结交大量的朋党,并以此来壮大自己的名声。而那些低头做事的人,反而会落下一个没名气,没名声的下场。在战国时期,齐威王铁腕治理阿县大夫,因为他的名声虽然很好,却是一个不做事,只会网罗人心的奸臣。所以,单看表面,是不足以了解一个人的。而要深入本质去看一个人,又非常难。能够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其次,还要挑选出埋没的人才,让他们出来担任相应的职务。最后,还要对他们有控制能力,避免他们结交朋党,反过来压制领导权力。

第三点,汲黯能够做到“责大指而已,不苛小”,这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抓大放小。想要做到这一点,也非常难。首先,要对政务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下属反映了一件事情上来,领导要能够直透本质,拍板相应的决策。

《韩非子》中说过:“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上有所长,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辩惠好生,下因其材。上下易用,国故不治。”

例如,让鸡来守夜,让猫来抓老鼠,这就是各司其职,皆用其能。如果让猫来守夜,让鸡来抓老鼠,那么两件事情都无法做好,就得主人亲自去做,那还要下属来做什么呢。

所以,大家通过以上三点,会发现,要想将老子的学说运用到实际中,所需要的段位是非常高的,本身的素质要过硬,才可能做到。并非流俗所认为的,什么事情都不做,天下就能够自己把自己给治好了。这就好比,西方的经济学家,非常推崇自由主义,主张国家什么事情都不做,那只看不见的手,就能够把经济自己给调节好了。都是非常愚蠢而且幼稚的想法。

三、后来居上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汲黯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并不是混吃等死之辈。可惜,由于他多次直言进谏汉武帝,搞得汉武帝很没面子,官场上的路,也走得非常坎坷。

汲黯曾经向汉武帝抱怨“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自己身为老臣,始终得不到提升。而比自己晚入官场的人,却能够得到提拔,心中非常不慢,这就是“后来居上”的成语典故。

这一点,用在现在的职场上也非常现实。很多在单位任职多年的老员工,工资等级,都不如刚入职几年的新员工。这导致了他们内心非常不满,甚至还出现了消极怠工的行为。

像汲黯这样的人,并非没有能力,也并非没有功劳,他们的问题,出现在不肯同流合污,不肯阿谀奉承。所以,在机会上,他们会比别人更少。

在《人民的名义》当中,有两个典型,一个是吕州的易学习,一个是老检查长陈岩石。这两个人,都是刻苦做事,从不会领导抛媚眼。而像程度这样的人,就懂得拍马屁,捧领导,所以他们能够升,即使犯了大错,也能够被有权力的人给提拔起来。

作为领导,及时了解到老员工这种消极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到,并且处理好,才能够让组织健康发展,及时纠偏。否则,任由这种情绪蔓延下去,新员工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进而损害到整个组织。

解决的办法,在于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完成了就提升,完不成了就降级,严格按照制度来走。

【触类旁通】

田蚡:大贪官,百姓的吸血虫,篡夺公权,罪不可赦 | 资治通鉴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公众号:稽圣

ID:jishengwh

进行关注并订阅所有文章,欢迎转发、在看、收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汲黯:敢于直谏汉武帝的人,官场路却走得艰难 |《资治通鉴》日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ps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