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调解室的故事】一万,一元

【调解室的故事】一万,一元

作者: 简书九爷 | 来源:发表于2021-02-28 22:11 被阅读0次

1.

那天,调解员老陈与助理小张聊起合同的解释,说起以前曾经办理的一个案子,小张觉得有趣,催着老陈讲故事。

早年间,帝都的出租公司行业做得挺火。那时,马路上跑的尽是大公交、小公共。再有,就是满大街的被人们称作“蝗虫”的小面的。

城市交通管理这事儿挺深,出租车管理模式改革一直在探索之中,几经变化未能定型。

后来,管理部门下决心改变那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将已经承包给司机个人的出租车全部收回。而且,将那些只有七八辆,十来辆出租车的小公司逐渐合并,实行规模化的经营管理。

这些举措加大了管理力度,解决了出租车行业的乱象,维持行业管理的良好秩序。

那个时期,出租车公司与员工因承包合同的解除发生争议,几百家公司、几万人因纠纷调解不成诉讼至法院,官司打得不亦乐乎。

2.

甲出租车公司收购了乙公司,同时接受了乙公司的二十几个出租车司机。这个过程中,除了少数几个人之外,其他司机都不愿意归属到甲公司继续工作。于是,他们选择了交回以前承包的出租车,并从甲公司辞职。

这项工作中,难点在于收回来的出租车如何作价?

承包出租车的司机当然希望车辆作价越高越好。

公司则想以最小的代价收回车辆,毕竟出租车承包出去后已经跑了四五十万公里,而且,临近报废年限不值什么钱了。

甲公司与二十几个司机两下里谈不拢,直接找到政府管理部门要求进行调解。

早上刚上班,苗副处长就看到大会议室里挤了不少人,甲公司侯经理与二十几个员工吵吵嚷嚷,争得不可开交。

苗副处长赶过去安抚众人,了解情况,从中斡旋调解。

整整一天,苗副处长中午饭都没顾上吃,下班也晚了,孩子都没按时去接,总算促使双方达成一致协议。

苗副处长用疲惫、沙哑的嗓子对在场的人说:“大家都看仔细了,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每个人都仔细的看一下。”

侯经理手写了一份协议书,二十几个司机轮流在协议书上签字,之后,侯经理也签了大名。看着陆续散去的众人,苗副处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3.

小张听到这里也舒了一口气,“事情解决了,这不是挺好的吗。”

“是啊,当时来看事情是解决了。”老陈解释道,“可是,协议执行时,出事了。”

达成协议的第二天,司机们拿着协议找公司财务要车辆作价款,财务给每个司机发了一元人民币,说是协议书上写得明白:公司以一元作价收购出租车。

大家伙儿炸锅了,这不就是明着骗人吗!拿出协议书仔细看,横看竖看,那个字既像“元”又像“万”字。

那么车辆作价到底是“一万”,还是“一元”?

司机们都参与了调解,他们异口同声:说好了车辆作价一万元,怎么就成了一元了?

财务不做主,让司机去找侯经理。侯经理说:不是说好了一元吗,公司在前边按照这个象征性价格处理了好几起争议,真的没有新的创意。

“嘿,这个侯经理太过分了吧,怎么当着那么多的人扯谎啊!”小张听罢说道。“那些司机告侯经理了吧?”

“是,二十多个员工状告公司。案子争议的焦点就是合同上写的到底是`一元`,还是`一万`。”老陈接着说道。

4.

侯经理在法庭上陈述那些车辆已经报废,所以一元作价收购。而且,公司已经按照这个方式处理了七八起员工离职的事情。

司机们陈述,当时商定的是作价一万元,他们也是看到协议书上写明的一万元才肯签字。

审理案件的法官很慎重,对侯经理的笔迹进行鉴定,结论是:依据书写人的书写习惯“元”“万”两字书写一致,无法区分。

法官找到负责调解争议的苗副处长,苗副处长连连说:“就是协议书上写得那个字,那天,我一再强调让司机都看仔细、看清楚,再签字。” 至于那个字是“元”,还是“万”,苗副处长怎么也没说出来。

不过,他反复强调:“那天,大家整整扯了一天,怎么也不会就为了一元钱扯这么久吧。”

“这个苗副处长也真是的,他的证词至关重要,怎么就不出来说句公道话呐。”小张不满的说。

“苗副处长可能也有他的难处,不过,他说的是实话,双方不可能为了一元钱扯上一整天。”老陈解释道。

“这个案子最后怎么判的?”小张急着问。

5.

这个案子是典型的合同内容的解释,当事人对合同内容存在两种以上的解释时,应当由法官依据法定原则推定合同的内容。

当然,这个案子法官根据案情,以及法定原则最后判决:公司应当向每个司机支付一万元的车辆作价款。

相关文章

  • 【调解室的故事】一万,一元

    1. 那天,调解员老陈与助理小张聊起合同的解释,说起以前曾经办理的一个案子,小张觉得有趣,催着老陈讲故事。 早年间...

  • 【调解室的故事】诉前调解

    小李告小姚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的案子交到调解员老陈的手里。 老陈看过卷宗,这个案子的事实经过清楚、案情简单,责任分明。...

  • 【调解室的故事】儿子出资翻盖的房屋算谁的(续)

    小李来调解室找调解员老陈咨询,说出他的困惑。详见【调解室的故事】儿子出资翻盖的房屋算谁的[https://www....

  • 【调解室的故事】解围

    接待室的工作区域,天天都有当事人出来进去,热热闹闹的。 有的案件当事人众多,接待时一来一大群人,乌央乌央的,吵吵嚷...

  • 【调解室的故事】厄运来临

    又是一桩离婚案。 起诉状上写的很清楚,原被告双方正直青春年华,二十四五岁。恋爱一年多,结婚还不到三年,女方小姚起诉...

  • 【调解室的故事】不离,离?

    小姚在闺蜜的陪同下来到调解室,说是来咨询民事法律问题,可是口还没开眼泪就扑簌簌的掉了下来。 调解员老陈皱着眉头望向...

  • 【调解室的故事】离,不离?

    小李与小姚结婚十多年了,小姚婚后生了个男孩已经15岁,现在读高中。 小李作为家里的顶梁柱长期在外地工作,平日里很少...

  • 【调解室的故事】退租攻略

    小张是调解员老陈的助理,两人搭档调解工作,配合的十分默契,工作效率高,调解了不少案子。 小张在国内大学读了学位,之...

  • 【调解室的故事】撤销?解除?

    小姚通过中介买了小李的住房,交了9万元定金,签订合同后,偶然间发现房龄存在问题。 他告诉中介暂不要办理网签手续,并...

  • 【调解室的故事】交货数量

    1. 在交易中,买卖双方、买卖物、数量,是绝对的硬性指标。洽商中,只要这三个要素达成一致合意,即可视为成交。 因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调解室的故事】一万,一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xn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