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部分人所处的环境和工作几乎都是比较趋近于被服务,或者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被服务的待遇,比如,有些人觉得消费了,自己就是上帝,认为我就是花钱不仅买物品还买服务。虽然服务行业一般秉持顾客为上的宗旨。当某一天有机会角色互换了,也许你的观点会刷新一番,你会觉得怎样处理服务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你就会知道了颐指气使的顾客态度是多么恶劣,你就会知道你的消费行为也藏着自身的修养。
站在我是消费者的角度上,或者回顾以往的消费经历,我觉得自己还算个合格的消费者,不会对为我提供服务的人有不好的态度,因为总觉得人的相处是相对的,你怎样对别人,比人就会怎样对你,一度觉得修养就存在顾客和服务者之间,修养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在自己兼职的咖啡吧,所处的环境是相对和谐和简单的,因为处在校园里,所服务的对象都是大学生和大学老师,每天遇到的人都会让自己的心情每一个度,收获了很多对方真诚的感谢和微笑。
例如那位喜欢开玩笑的外教老师会双手把钱递给我,然后说一声谢谢;例如那位绕有气质的女神老师会走的时候帮我把咖啡杯带过来;例如那个长卷发的同龄大四女孩夸我今天的发型好看;例如那位喝完摩卡咖啡的绅士教授会很礼貌说谢谢;例如那个可爱的大一女孩会甜甜跟我打招呼,说姐姐早上好;甚至连春游到我们咖啡吧来买饮品的小学生都会说:小姐姐,你眼睛好大,好美……
很多很多的可爱的例子数不胜数,我觉得在服务他人时,我享受了平等的权利,我们之间是等价的,消费与服务是平等的,他们的修养就在那些小细节体现出来,是温和的,是温暖的,是可爱的,是气质的。
因为所处工作环境的平和感,所以有时候的反差会让自己心里的平衡称抖动很厉害。记忆深刻的是上周的遇到一个顾客;因为正在调奶茶,没有发现她进来,点单大声地让我有点接受不了,还是带着很轻蔑的口气,作为平和人格的自己没有予以计较,还是微笑帮她做了咖啡,而当她买了一杯10元的小杯咖啡要上vip房间时,我友善表示vip有最低消费,可以再付20元,等下接着点单;对方立即就绷紧神经跳起不好的情绪来,说:那我等下带走可以了吧,咖啡快点帮我送上来。
虽然她最后是消费了30元,但是却让我觉得以后一定不要做她这样的行为,更加懂得不会把消费了就是上帝当做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标准。且说这并不是强迫消费,只是店里的一个规定,何况楼下的环境也好,各种不同的沙发椅摆设,绝对也是享用咖啡的舒适环境。坐在这里的人也有消费是那个顾客几倍的客人,他们觉得环境舒服就可以,他们也不会在乎这里要消费多少,可是这个顾客既然要和别人不一样的环境,支付相对的消费金额我觉得也是合理。
通过这个例子,让我更加清晰了以后该如何去对待服务自己的对象,现在的社会也不再是什么等级社会,有钱人到处都是,消费得起物品,同时自己的消费行为也要对得起自己的消费,这样的消费才是有意义的,30元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一个人的为人。
合理客观地处理自己的消费行为和对服务者的态度,换位思考在生活里也是一条准则,当我们在某种场合,遇事换个角度,与人共情,把人人平等深入内心处事,也许会收获更好的自己,更意外的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