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大家一个的问题,你幸福吗?你可能会想到底什么是幸福呢?如何才能幸福呢?《幸福的方法》这本书就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更幸福!
作者介绍:
《幸福的方法》的作者是泰勒·本·沙哈尔教授,他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他所开设的“积极心理学”被哈佛学生们推选为最受欢迎排名第一的课程。
沙哈尔教授为什么要研究幸福这个人生课题呢?这和他的成长故事有关。他是以色列壁球运动员,从小就练习壁球。大家都知道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很大,饮食也是管控很严格的,我们辛苦了还可以吃点好吃的犒劳一下自己,但是运动员不行。
那是什么支撑他走过来的呢,他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等他获得了壁球冠军,他就幸福了!在他16岁的时候,他终于梦想成真,获得了以色列壁球冠军!人生到达了顶峰,他和朋友们一起狂欢、庆祝!
晚上他一个人躺在床上回味白天的幸福感的时候,幸福感已经所剩无几,失落和空虚再一次占据了他的内心,他忽然感到迷茫和恐惧,如果连壁球冠军都不能让他幸福,那还有什么能让他幸福的呢?
他开始质疑自己的幸福逻辑,开始学习东西方的心理学和哲学,一直上到积极心理学博士,在哈弗大学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
书籍介绍
这本书是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和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操作性很强一本积极心理学作品。他把这本书称为幸福的修炼手册,幸福是需要通过不断练习和反思获得的!
这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什么是幸福,在这章里,作者给出了幸福的四种常见的模式和幸福的定义;第二篇 幸福学习法、幸福工作法、幸福的关系法;第三篇 幸福像花儿一样 灵性层面的幸福。
我与书籍
《幸福的方法》陪伴我三年之久了,读了十几遍也讲了好几遍,她是我修炼幸福的“葵花宝典”,也希望能把幸福带给大家。
一、幸福的四种模型
作者总结出了四种幸福模式。画一个二维坐标系,横轴代表现在利益,纵轴代表未来利益,从左到右,现在利益在增加;从下到上,未来利益在增加。
第一种:忙碌奔波型,只追求未来的快乐,承受着现在的痛苦,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等我考上大学就好了,等我升职加薪我就幸福了,当我们卯足了劲奔向目标时,我们可能错过当下的快乐,我们以为目标实现就幸福了,真的是这样吗?还会有下一个目标等着我们,那我们奔向目标的同时,能不能感受当下的小确幸呢?
第二种:享乐主义型,及时行乐,逃避痛苦。譬如:熬夜打游戏、刷剧的人、不工作的啃老族。拥有这种模式的人将幸福就等同于快感,努力等同于痛苦。无论在山谷还是山巅,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奋力攀登,而不是放纵享乐。
第三种:虚无主义,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
马丁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实验。我们人类非常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当失败和无助时,我们经常选择放弃。甚至感到绝望。你有没有想做,而一直没去做的事情呢?打破习得性无助的方法就是再试一次。
第四种:感悟幸福型:既享受当下的快乐,又追求未来的获益。既快乐又有意义。当下的快乐和未来的获益并不冲突,当我们享受做事的过程时,结果也不会差。
二、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能力,幸福是对幸福的感知力。如何提高对幸福的感知力呢?打开我们感受力的大门,放下头脑的思考,去体验幸福的感觉。幸福的反面不是不幸福而是麻木。一旦我们对什么都习以为常,变得麻木的时候,就丧失了幸福的能力。
幸福不取决于你拥有多少物质和金钱,幸福是一种内在的创造力,拥有幸福能力的普通人也能活的很幸福。
幸福的关键是我们做事的时候有没有带着觉知,有没有去体验,去感受。打开感受力的大门,欢迎一切美好与痛苦的来临。我们为了逃避痛苦的感受,关闭感受力的大门导致幸福也无法感受到,这就是我们不幸福的根源。
三、如何才能更幸福?
简单有用的小练习:写感恩日记、冥想。
通过不断练习,我们幸福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