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是每天都能见到的看起来纷繁无序的事件和各种信息。“洞见”是能连接所有相关表象的筋络,是表象背后的根本原因。作为管理者,我们的职责是在纷杂的表象中寻求并提炼洞见;而且交流时,应先说洞见,然后再叙述表象。
单独审视每一种表象,导致这种表象出现的原因可能千差万别。比如失眠可能是因为睡前喝了咖啡,起了痘痘可能是上火了,钥匙丢了可能是粗心大意的结果……然而,“工作压力大”可以是贯穿并导致所有表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找到了这个根本原因,也就是洞见,所有相关表象的产生便能得到完美的解释,离找到解决方案就很接近了。如果我们分别解决单一的表象问题,就会既浪费资源又治标不治本。
洞见的另一个特色是行为导向。一旦找到了洞见,解决方案基本就近在眼前了。比如上述例子,如果洞见是工作压力大,那就可以采用休假等方式缓解压力。
在海量的数据中萃取洞见的能力是数字决策的核心,初学者可以通过五个简单步骤来练习寻找洞见:
(1)寻找数字中的规律和趋势(Pattern);
(2)寻找极端的数字及其含义;
(3)对比参照数据并分析差异;
(4)寻求其他相关信息;
(5)推演并提炼洞见。
关于洞见的商务交流规则是,洞见先行。无论哪种呈现形式,一定要先阐述自己的核心观点,也就是洞见,然后再辅以论据或分论点。
切记,交流中不能假设存在“不言而喻”的洞见。读者大多时候没有时间也没有意愿解读原始数据,因此需要提出洞见来节省沟通时间,加快决策进程。
谷歌几乎所有的成功产品都是由坚实的科技洞见作为基础的,而那些不尽如人意的产品则大多缺少科技洞见的支持。
谷歌最赚钱的广告引擎AdWords背后的洞见是:在为广告排序时,应该以广告信息对用户的价值作为标准,而不是看广告商们愿意出多少广告费。通过计算,按主题而非出处为新闻归类的科技洞见,催生了能将成千上万媒体渠道的新闻标题汇集在一起的谷歌新闻网站。
谷歌的开源浏览器Chrome基于的科技洞见是,随着网站越发复杂和强大,浏览器也应随之提速。随便选一款新颖而强大的谷歌产品,你都会在产品背后发现至少一项重要的科技洞见,也就是那种可以在科技杂志上占一席版面的突破性洞见。
谷歌的Knowledge Graph搜索功能,就是为了将互联网上有关某个人物、地点或事件的大量杂乱信息加以组织整理,以易于浏览的格式展现出来。
YouTube内容识别系统为每个视频及音频文件建立独有的数据描述,以此与全球版权数据库的内容相比对,以便于版权所有者在YouTube网站上找到自己所拥有的视频和音频内容。
所以,是不是该问一问你自己:你的生意,建立在什么洞见之上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