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子嘴,豆腐心”常用来形容一些虽然说话伤人心,但出发点是好的人。这放在普通人身上问题还不大,可是放在父母对儿女上,那就大大不妙了!有教育工作者认为,现在的孩子不听话、脾气犟,叛逆心强,其实是父母“刀子嘴,豆腐心”的“教育”结果。
1
“
我上次没考好,哭了。我妈说,哭有用吗?能哭出好成绩吗?这次期中考试没考好,我想起妈妈以前说的话,忍住没哭,妈妈又说:以前考不好还知道哭,现在对成绩一点都不在乎了,一点上进心都没有了!哭也不对,不哭也不对,我不知道她到底要怎样!
”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孩子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的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尤其是孩子很多坏习惯,家长说了跟没说一样,孩子根本不改……一个喋喋不休,一个油盐不进。
2
伤害性语言是语言冷暴力,使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严重的隔阂,有的孩子就选择了逃避。研究统计,一般中小学生平均每月受到432条负面评论,而得到的正面评论却只有32条。这就是说,父母向孩子所说的话语中只有6-15%的语句是积极和鼓励的话语,而大部分却是消极、讽刺等语言。
无论我们对孩子说什么,或许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再想想,我们的话最后总能产生好的效果吗?情急时,我们常常会口不择言,而这时说出的话可能恰好会伤害到孩子理解周围世界的自信心和决心。
有些家长和孩子沟通失败的原因,就是“恨铁不成钢”,“哪壶不开提哪壶”,其实和孩子沟通的艺术,就在于“哪壶先开提哪壶”。有智慧的家长应该是“豆腐嘴,刀子心”。
3
事实证明,在很多情况下,你总能找到另外的表达方法。这些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成长和发展,同时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身边的爱和支持。
鲁迅先生认为:“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心,言美以感官,形美以感目。”有此“三美”,说话就能使人在严寒中感到温暖,酷热中感到凉爽,苦涩中感到甘甜,绝望中看到希望。所以,家长千万不要用“刀子嘴,豆腐心”来原谅自己对孩子的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