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的记忆,估计很多人只停留在了上学那会,毕业出社会以后几乎就没有再碰过书本,这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损失,具体是什么,那得看你如何理解。
喜欢读书的人也无处不在,图书馆里几乎每天都有人在,小到几岁的孩子,大到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在翻着书本。当然,青年人依然是读书学习的中流砥柱。
每个人读书,都有着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阅读理解和感悟。每个人对于读书这件事都有着各自的理解,不知道他们在阅读上,读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悟到了什么?
如何阅读一本书,最终还是在于自己,别人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只在于他,他分享出来只是他理解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而每个人的认知,理解和习惯不一样,所以对书的阅读理解也有所不同。
以前的读书法就是读,写,背。朱熹的读书三步法心眼口,现在依然沿用。要想把书读进去,非得用心不可,眼睛是心灵之窗,耳朵是心灵之感,读书就应该一边读,一边悟,把问题提出来,把不会的东西记下来。
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一味地相信书里的东西,那就会乱套,读书更应该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现在的很多人,很难再去认真阅读一本书了,因为时间的紧迫,他们更愿意接受在短时间里能增长见识的东西,能够在碎片化时间里提升学识的事。
阅读,能开阔一个人的眼界,增长一个人的知识,认为读书无用的人,多数是没有把学与用相结合,读过的书也都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即便是忘记了,文字也化成血与肉成为了你的风骨,增添了你的锐气。成年人的读书自然更要学得沉稳踏实,真正把看过的书学到的东西运用起来,能记下的就努力记下。
如果现在让我去读一本书,假如不去圈圈点点,折折勾勾我也是会很快忘记,所以做读书笔记还是很重要的,以及读后感都是很有必要的。说出来可能你不信,真的很多人还不会读书,不是不能,是不会,有些人像看小说,3天2天就看完了,看书囫囵吞枣,跟之前读书时一个样,到最后回想起来,记忆是那么模糊。
听说读写,虽然没有以前读书那时候的样子,但读书也不能是白读,否则就是在那浪费自己的时间。
还记得那会儿,都害怕写作课,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600字或者是1000字的命题作文,都很多人半天不知道如何下笔。其实最终还是认为阅读量不够。有些人可能不爱读自己的书,反而很喜欢读课外阅读,这样也是可以大大提升自己阅读量的。
现在让我去阅读一本书,我可能一篇文章,一句话要重复的读个好几遍,特别是和自己观点吻合的地方,以此来增长自己对问题出现时的说服力。如何阅读一本书,不能一概而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人都有掌控知识的能力和权利,那自由和幸运也必定掌握在自己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