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作者: 维权控价小海 | 来源:发表于2025-02-07 09:42 被阅读0次

    如何处理网上低价、假货、未授权等问题?
    一、法律手段: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1. 注册商标与专利

      确保品牌商标、设计、技术专利等在目标市场完成注册,形成法律保护基础。

      对假冒伪劣产品发起侵权诉讼,要求下架或赔偿。

    2. 平台投诉与法律诉讼

      电商平台投诉:利用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如阿里知识产权保护平台、Amazon Brand Registry)提交侵权证据,要求下架链接或封店。 

      行政投诉: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售假行为,申请查处。 

      民事诉讼:对严重侵权行为提起诉讼,索赔经济损失。 

      刑事打击:对制假售假链条报案,联合警方追究刑事责任。

    二、渠道管控:规范销售网络

    1. 建立授权体系

      与经销商签订授权协议,明确禁止线上低价、跨区销售(窜货)等行为。 

      公开授权名单,引导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2. 价格管控(MAP政策) 

      制定“最低广告价格政策”(Minimum Advertised Price, MAP),约束经销商定价。 

      对违规降价或未授权卖家,取消合作资格或罚款。

    3. 供应链溯源 

      通过区块链、二维码等技术追踪商品流向,定位窜货源头。 

      对内部渠道泄露商品的行为进行追责。

    三、技术手段:打击假货与未授权

    1. 防伪技术升级 

      使用动态防伪码(一物一码)、RFID标签、激光镭射等技术,便于消费者验证真伪。 

      提供官方防伪查询入口(官网/小程序)。

    2. 大数据监控

      利用爬虫工具或第三方服务(如百博、PriceSpy)监控全网价格和商品链接,识别低价和未授权卖家。 

      分析异常账号特征(如新店铺、低价爆款),针对性打击。

    3. 数字水印与暗码

      在商品包装或说明书植入隐蔽标记,便于追溯假货来源。

    四、平台合作:联合电商治理

    1. 与平台建立直通机制 

      加入平台的品牌保护计划(如京东“护宝锤”、拼多多“品牌维权”),优先处理投诉。 

      定期向平台提供假货高发店铺名单,推动封店或限流。

    2. 利用平台规则 

      针对低价链接,以“商标侵权”“不当使用品牌关键词”等理由投诉。 

      对未授权卖家,以“不正当竞争”或“违反平台规则”要求下架。

    五、消费者教育:提升正品意识

    1. 官方宣传引导 

      在官网、社交媒体发布正品购买指南,曝光假货特征。 

      强调低价风险(如质量差、无售后),引导消费者选择授权渠道。

    2. 举报奖励机制 

      设立假货举报通道,对提供有效线索的消费者给予奖励(优惠券、积分等)。

    六、灵活策略应对特殊情况

    1. 区分“假货”与“串货”

      假货需坚决打击,而串货(正品低价)可通过渠道谈判或调整区域供货策略解决。

    2. 针对不同平台制定策略 

      对拼多多等低价平台,可推出专供款或简化包装产品,避免与天猫/京东价格冲突。

    3. 动态调整授权政策 

      对愿意配合控价的未授权卖家,可纳入授权体系管理;对顽固低价卖家持续打击。

    七、长期预防机制

    定期“扫荡式”排查:每月固定时间全网筛查,清理新增违规链接。 

    与行业协会合作:推动行业共治,形成反假货联盟。 

    舆情监控:实时监测消费者对假货/低价的投诉,快速响应。

    通过以上措施,可系统性降低假货、低价和未授权销售对品牌的损害,同时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信任。需注意平衡打击力度与渠道关系,避免过度管控引发经销商反弹。

    有什么问题可以联系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5-02-0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oou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