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虫子是鸡的爱好,喂鸡是我孙女的爱好。她只要放假一回到我这里,便长在鸡栏边,扔几片菜叶,撒几粒玉米,鸡们也很配合,只要是孙女一扬手,鸡们便作欢喜状,齐忽拉的去争抢,尽管它们根本不吃玉米粒。
有一次我翻地,发现了一只拉拉蛄,捏起来忙喊孙女。本以为她会害怕,结果是我错了,她过来毫不犹豫,也伸出拇指和食指,捏起来就往鸡栏跑,到那里,冲着鸡群一扬手,可不得了,像捅了马蜂窝,鸡们为了这一只拉拉蛄,各个都拉开了拼命的架势,绕着鸡栏开始互相追逐争抢。你叼着了,它抢,它从嘴里掉出来了,另一只接力式地捡起继续跑。公鸡嘴里发出嘎嘎嘎夸张地喊叫,母鸡把脖子抻得很长只顾盯着那只拉拉咕,也自不量力地去争取。这个热火朝天的场面,孙女看得高兴,拍着巴掌乐出了声。
这一出热闹玩毕,孙女便对捉拿拉拉咕着了迷。毕竟,拉拉蛄可遇而不可求。你知道它躲在哪里?何时出来活动?它灰黄的色彩与泥土很接近,寻觅起来十分困难。有一天孙女告诉我,她发现了一个秘密,她说下雨后拉拉蛄容易留下蛛丝马迹。我听她的细一观察,果然有道理。
雨后土质疏松,拉拉蛄钻入土里,到处觅食植物根茎干坏事,它一张嘴,一棵小苗就倒地身亡。拉拉蛄所经之地,地表会隆起一条稀松的暄土。拉拉蛄的做法很像故事中神话人物的遁地术,想起《新龙门客栈》中店小二刁不遇就有在沙土中遁行的本事,他的行走轨迹,沙面也会有一线隆起。拉拉蛄的行为无疑是愚蠢的,它即便在土下遁行,也是欲盖弥彰。地面上隆起的一线暄土,那就是它们行踪的标记。只要顺着隆起暄土的方向,一路追踪过去,肯定能捉到拉拉蛄,孙女对此屡试不爽,每逮到一只,笑声就会响起一阵子。
到了晚上,院中的照明灯一亮,偶尔也会引来拉拉蛄。为此,孙女常常让我和她爷爷陪着,坐在院中“守株待兔”,果真捉到了,便装进备好的饮料瓶里,塑料瓶盖上扎几个小孔用来透气,这样拉拉咕能在里面活上好一阵子。
孙女问我,拉拉咕喂鸡有什么好处,我信口开河,拉拉咕是鸡的大餐,吃了它,公鸡爱长肉,母鸡爱下蛋。最重要的是,拉拉咕在地下专啃庄稼苗,我们逮了它喂鸡,也是在为植物除害。
孙女现在偶尔微信和电话还在问,奶奶,今天你捉拉拉咕了吗?
(怕有的友友不适,不上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