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区很大,虽然同属一个楼盘,但分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园区。超市、菜市场、商场等林立在主干道旁,想出去逛街或买东西必须乘坐穿梭巴士。
下午接了女儿放学后,我带她去逛超市。第一次坐穿梭巴士的她兴奋异常,一路上都盯着窗外叽叽喳喳——与小汽车里逼仄的空间和低矮的视野相比,这的确有趣多了。下车以后她一再表示,“妈妈我还要坐巴士,我以后都不坐爸爸的车了!”我心想,“傻孩子,等你长大就不会这么想了哟!”
没想到,不用等到长大,一个小时后她的“穿梭巴士”之旅就乐极生悲。6点,我们踩着点去站台坐车。我意外发现以往空旷的车里竟然塞满了人。糟糕!忘记现在刚好是中小学生下课的高峰期,现在车里已经塞得满满当当。上还是不上?错过一趟又要等半个小时,而我们晚餐还没着落。对于曾经奋战在死亡三号线前线的我,这点人算得了什么呢?至于我女儿,她到时候紧紧抱着我的大腿就好了。下定决心,我们毅然上了车。我带着她慢慢往里走。
一上车她就淹没在人群里,书包都比她高。我赶紧在周围扒拉扒拉,露出她的头。这个时候我已经后悔了,可是车已经开动了,而且这么多人堵着,实在进退两难。女儿带着哭腔要我抱抱,可是我一手拿着东西,一手要抓扶手,实在没办法抱她,只好作罢。下一个站到了,上来更多的人。我只感觉后背一股冲力推得我向前扑,众人一阵惊呼,此起彼伏的“别挤了!上不了啦!”的叫喊响满车厢。我们已经被挤到了靠窗的座位旁。我扶着座椅,右手紧紧护着女儿。没想到时隔多年,不上班的我还要遭这种罪。
我低头看女儿,她的脸上写满了害怕和不安,我正想办法时,我旁边座位上的女士惊呼,“哎呀,原来这有个小不点,我的座位给她坐吧!”我赶紧说不用,然后麻烦她抱着我女儿。车厢里空调猛吹,可空气依然闷热,混合着不知哪来的狐臭味和各种零食味,十分怪异。孩子们吵吵闹闹,仿佛每个人身上都安了一台喇叭,在你身边360度环绕播放。暂得一席之地的女儿已经放松下来,开始好奇地观察起周围来。她一会看看这个姐姐的雪糕,一会看看那个哥哥的辣条,一会摸摸眼前书包上的小挂件,这些多么新奇呀!车摇摇晃晃地也很有趣。一路前行,下车的人越来越多,后来抱着她坐的时候,我问她这么多人害不害怕。她说不害怕,甚至兴致勃勃地说还想去人多的地方挤一挤,我哭笑不得。
对孩子来说,今天和妈妈一起坐巴士是一次快乐的体验,新奇的经历和发现新世界的愉悦感胜过一切不适和困难。而对成人如我而言,这只是一次令人厌烦和不得已而为之的通勤。或许,转变一下眼光,用孩子的视角来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坦然接受并客观观察,挖掘一切有趣的地方,或许生活会快乐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