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应当是能够给人惊喜。
在即将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们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他,试图透过一些表象看到书本最核心的内容本质,把能够先知道的理念一睹为快。可当我们真正去阅读的时候,还是会被打动,被震撼到,书本总是能够在我对这个世界的所有理解之外,给我一个与之前所有完全不同的全新理念。《终身成长》就是这样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
关于心理学,我之前通过《拖延心理学》,《自卑与超越》,《乌合之众》,《普通心理学》这四本书了解过这门学科,我还是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和概念。
《拖延心理学》告诉我,迟缓习性既非恶习,也不是品行问题;而是恐惧引起的一种心理综合症。拖延或许不是坏事,我们有时候拖延,是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完美。
达芬'奇就很喜欢拖延。很多时候,拖延只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只是为了让我们自己避免遭受伤害。书的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这本书,让我觉得心理学是一门很有实用价值,并且妙趣横生的学科。
《自卑与超越》的作者是维也纳的医学博士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阿德勒一生阅历丰富,磨难颇多,幼年又矮又丑,极度自卑,但是他完成了对自己的超越,并最终开创了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父亲曾一度告诫他,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既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束缚了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境就是人的一生;而是需要突破,大胆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正是这种坚强的信念,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成就。
《自卑与超越》是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每个人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不足、情结,列举了多个实例论述,帮助我有效面对缺陷;正确对待自己、对待工作、对待职业和人生规划,同时理解社会,理解生活,理解性。也是从阅读这本书的那一年开始,我慢慢、慢慢开始改变自己的性格。
马云认为自己很幸运。自己外貌不扬,又完全不在意外界给他安上了那一套框架。他自嘲:“我丑,但我不在意,男人的成就和他的长相成反比。”又一次演讲中,他慷慨激昂:“我长的丑,但我能当首富。”网友说:你有钱,你说什么都对。
站在高处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上各种特点都有一套不属于普通人的看法。
也是从《拖延心理学》和《自卑与超越》开始,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自己深恶痛绝的特点,反正我们大多数人不喜欢这些特点。这些特点,让我意识到这正是上天送给我们的一份大礼。有一句所有人都知道的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你或许其貌不扬,内向,不善交际,甚至自卑。这些,都是老天爷给你更多的时间独立思考。
《乌合之众》呢?这本大众心理学研究的著作,他是法国心理学家的作品。书中讲述了个人被孤立时有鲜明的个体特征,而个人融入群体时,个性会被湮没;个人的思想被群体思想所取代。而且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群体往往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统治者利用这些特点,建立和巩固自身的统治。
这就是《乌合之众》一书的观点。可我还是能够看到群体有着很多美好一面的一些特征,尤其是当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之后,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说。
《普通心理学》讲述心理学的许多基础知识和理论,当时看这本书,我是想系统学习一下心理学这门课程。但是这本书差点磨灭了我阅读的乐趣。这本书的内容和知识点很多,我仔细通读了100多页后,这本书从此被我压在书箱底下。
那时候,我甚至开始思考中国的应试教育是在培养人才还是掩埋人才。把一个人对于知识的根本向往掩埋在书山学海的之中,打消我们内心深处那一丁点对于知识仅有的好奇心。
后来,我又觉得事实不是这样,我只是一只井底之蛙。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只看到了教育这个庞大的系统中的一个小部分,我的这个观点缺乏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由于我的教育庞大系统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不过,观点就极有片面性。
传统教育虽然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却是相对公平的,同时,教学模式的统一也固本培元,让学生的基础变得很扎实。而最重要的是对学生优秀品行的培养,让学生认真、踏实、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这些优秀品质才是在学生离开校园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用来披荆斩棘的神刀利剑。
下面,我们开始讲《终身成长》这本书,终身成长讲述了一个人在面对一件事情时,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个人止步不前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而让个人越挫越勇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当我看到成长性思维模式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会有很多人从小就拥有这种思维方式?很遗憾,自己不是其中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能够让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个极其优异的人。
幸好,学会成长型思维模式最好的时间首先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事实上,成长型思维模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连我们自以为属于自己的性格和个性,实际上也是从这种思维模式中衍生出来的。而那些可能阻碍你发挥潜能的因素也一样从中而来,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让科学、艺术、体育、商业领域的杰出人士避免错失良机。同时,还可以帮助到我们的老板的伴侣,同学,朋友,但是,我们首先最应该帮助的是我们自己。
我在阅读这本书时,书中很多观点让我耳目一新,意趣无穷。希望你在阅读我的文章时能够有同样的感受,并体验到我在阅读时的同等乐趣。
在书中第一个部分,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人与人是不同的,一个人要么聪明,要么不聪明。如果,你能够让自己成功的避免失败,那么不管你是否不惜一切代价,通过什么渠道避免了失败,你都是聪明的,你可以被称为聪明人。努力奋斗,错误与失败,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因素则都不能被画在聪明这些范畴之内。
有些人认为,确实存在物理上的特性,正是这些特性造成了人们的不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这些无法避免,也无法改变的差别。比如天赋和智商。我们很多人用这两个数字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然而,智商测量方式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比奈发明的初衷,并不是用智商来给人划分369等。仅仅是用作科学研究。另一些时候,我们还喜欢用身高,外貌,这些物理上的差异来说明人与人的差别。
相反,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造成人们身上种种不同的原因是人们的背景经历、接受过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不同。
有趣的是,智商测量的发明者正是后一种观点的支持者。他发明智商测试是为了测试那些无法从公立学校教学中获益的孩子,以便帮助他们制定更适合他们的学习计划和方法,比奈并不否认,不同的孩子智力不同的观点。但他相信,教育和练习可以带来智力上的根本改变。
比奈认为,通过学习、培训以及更重要的方法来设法增加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及判断力,让自己切实变得比以前更聪明。
是的,人类的某一项专长并不是固定的先天能力决定的,而是通过有目的的锻炼获得的。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不能够被改变,一个人现在是什么样,十年后仍然是什么样。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最擅长证明自己是一个聪明人,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不会给自己贴上聪明的标签,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他们感到沮丧,他们也准备好了去承担这个风险,直面挑战,继续为此奋斗。他们会认识到自己只是这一次做的不行,而不是自己不行,并且坚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同时知道挑战自我价值以及努力的重要性。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最厉害之处在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发展。这样,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就会持比较开放的态度。的确,如果我们能够像他们一样以学习知识为目标。那么,你需要对自己现有的知识进行有效评估,才能更好的进行之后的学习。
成长型思维模式取得成就的第一要素,正是他们形成的这种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精神。你是否像我一样好奇,一个人如何通过成长型思维模式衍生出这么多优点;热爱挑战、相信努力、面对挫折时,可以重新站起来,以及取得更大,更有创造力的成功。一个人又如何获得成长型思维模式。让我们一起来参与接下来的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