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红楼梦赏析选编
巧姐遇上有缘人,情敌终于成友人(读《红楼梦》四十二回)

巧姐遇上有缘人,情敌终于成友人(读《红楼梦》四十二回)

作者: 漳源牧笛 | 来源:发表于2020-05-30 15:20 被阅读0次

红楼梦的第四十二回,是非常重要的一回,有两段重要的情节:前半回先写刘姥姥要打道回府了,她所带来的欢乐龙卷风也跟着告一个段落,贾家最后让她满载而归,一辈子都不用再担忧挨饿受冻,这场美好的善缘,从此成为贾家历史上的经典。

而接下来,就是另一个重头戏了,后半回描写宝钗、黛玉本为情敌,而两个人终于和解了,脂砚斋还说这是“钗、黛合一”呢。这就是回目上的〈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这两段情节的重要意义。先看前半回刘姥姥的辞行这一段,刘姥姥在离开之前,又送给了贾家一个大礼,不能算做第三支鹅毛,就是因为这个礼物太重大了,它改造了巧姐儿的命运!刘姥姥让一个注定悲剧的生日增加了祝福,让巧姐儿将来可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这是怎么说呢?

从各种线索我们知道,将来巧姐儿在贾家抄家以后,不幸流落到了烟花巷,幸亏偶然巧遇了刘姥姥,才被拯救出来,这就是第五回太虚幻境的人物判词里所说的「巧得遇恩人」,也是「巧」这个名字所暗示的。

然后刘姥姥收留了巧姐儿,也给她一个真正的归宿,那就是把她嫁给板儿,这样一来,巧姐儿就可以安身立命,可以让她死去的母亲王熙凤瞑目了。

而关于巧姐儿嫁给板儿的这一桩姻缘,在前几回里其实做了很巧妙的暗示,当第四十回刘姥姥逛大观园,一行人来到秋爽斋的时候,板儿看到盘子里的娇黄玲珑大佛手,就想要拿一个来吃,探春便拣了一个给他玩。

到了第四十ー回,刚好巧姐儿来了,看上了他的佛手,于是丫鬟们用巧姐儿的柚子把佛手换过来,两边皆大欢喜。你要知道,这个佛手从板儿的手里转到了巧姐儿身上,就是冥冥之中建立了双方的姻缘啊,就像蒋玉菡和袭人偶然交換了汗巾子一样,这个佛手就是月下老人的红线!而这一切,就是贾家当初慈悲帮助刘姥姥,种下了善因,所以才能菩有善报,在子孙的身上结出了善果!

等刘姥姥离开了以后,故事又转回到了金钗们了,最重要的就是宝钗和黛玉两个情敌之间的大转変。

其实,这两个人之间会有问题,关键都在黛玉身上,因为黛玉一直把宝钗当作她的假想敌,所以对宝钗怀抱着猜忌和敌意;而现在会冰释化解,也是因为黛玉的幡然改悟,放下自己的成见,终于能够看到宝钗的无私与温暖,于是促成了两人的大和解。

那为什么黛玉突然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原来聪明伶俐的黛玉,终于发现了真正的爱不是宠爱纵容,而是诚心诚意的教导!书中以前讲到,黛玉到了贾府以后,受到贾母十分的宠爱,第四十五回就说她是「禁不得一些委屈」,因此上上下下的人都唯恐惹她生气,很多话要不是「不肯说」,就是「不敢说」,这么一来,个人连自己做得不好、或做错了都不知道,又怎么会进步呢?

而这一次,黛玉就领悟到了这点,所以才会发自内心地感激宝钗。故事是这样的:当第四十回大家一起行酒令的时候,黛玉只怕被罚,一不小心居然引用了《西厢记》、《牡丹亭》里面的文句,于是当场宝钗看了她一眼,却很厚道地没有揭发,等到事后才私底下告诉她这个问题,并且教导她关于妇德女教的正确道理。

我们可想一下,一开始,当宝钗才刚刚点到这件事的时候,黛玉立刻就红了脸,还百般央求宝钗,说她以后再也不敢了,可见黛玉的价值观和宝钗是完全一样的。然后,当宝钗教导她那一番妇德女教的道理时,黛玉更是低头说是」,心服口服,这代表了黛玉真正领悟了她以前就知道、却因为太受宠而一直轻忽的道理。

而我们从回目上可以清楚看到,曹雪芹确实认为,宝钗的那一番话是「兰言」,也就是像兰花般芬芳高贵的言论,于是化解了黛玉心中的「疑癖」,也就是多疑的癖性,胸襟打开了,春风就吹进来了。因此,宝钗的这一番兰言可以说是黛玉成长上最大的启蒙力量啊。

最值得注意的是,宝钗这一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兰言真的就是封建保守吗?我们要特别注意:宝钗的这一番言论里,有几句话说「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你听这一段话,岂不等于说世界上所有的男人没有一个是读书明理、辅国治民的吗?这不是把朝廷上的官员都给否定了吗?所以说这真是非常尖锐大胆的批判,简直是惊世骇俗。

而且,这样的说法又和宝玉一模一样,宝玉一再批评读书人是「禄蠹」(第十九回)、「国贼禄鬼」(第三十六回),也就是白白吃掉朝廷俸禄的蛀虫或薪水小偷,这么一比较,就显示出宝钗是隐藏在骨子里的叛逆!而黛玉可从来没有说过这些话,所以说到底,原来宝钗才是宝玉真正的知音!

所以,曹雪芹再一次地告诉我们,人心是复杂的,有很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巧姐遇上有缘人,情敌终于成友人(读《红楼梦》四十二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ac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