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提到了大反派想法、受害者想法、无助者想法这三种想法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错误的想法呢?
这些想法可满足三个重要目的:
它们符合实际情况。有时候我们虚构的这些想法是准确的,对方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伤害,我们的确是无辜的受害者,或者我们的确无力改变问题的现状。这些情况确实会发生,虽然并不常见,但还是会出现。
它们能让我们摆脱困境。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逃避责任的借口时,往往不再寻求问题的合理解释,而是采用这些小聪明式想法。
它们能为我们的言行不一提供借口。这些错误的想法通常源自我们的言行不一的举止。不管你是否承认,我们的很多做法往往是不假思索的,除非遇到必须说明理由的情况,否则我们从不主动寻找自己行为背后的想法。
当我们故意做出自己认为不正确的行为时,即言行不一。做出这种表现后我们有两种选择,一是坦率承认错误,二是百般寻找借口。如果我们不愿承认错误,就必然会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这时我们就开始耍小聪明了。
其实,言行不一的行为经常都是小事,小到甚至会让我们意识不到自己在为它们找借口。例如:你觉得应该帮助某人却没帮;你觉得应该道歉却没道歉;你觉得应该做什么,却没有做诸如此类的言行不一都会导致我们去寻找小聪明。
如何消除这些错误想法呢?
意识到自己正在为错误行为找借口时,暂定交流,改变错误想法,构思正确想法(可以引导积极情绪的想法)。这时,你应当改变主观臆断,因为错误的想法缺乏完整性。会忽略关于自我、他人以及我们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信息。只有把这些重要的信息综合起来,才能把错误的想法变成正确的想法。
怎样弥补错误想法中遗漏的细节呢?
1.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
如果你发现你在对话中把自己描述成无辜的受害者,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责任?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面对事实,你并不是事件的受害者,而是问题的参与者。
2.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
如果发现你在对话中把对方视为险恶小人,对他们肆意诽谤,这时问自己一个问题: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会帮助我们把对方视为充满人性的人,负面情绪会逐渐淡化,以同情感取代苛刻的负面评价。 学会把对方当成正常人看待,目的是改变我们的错误想法和情绪。这样做可以让我们从各种可能得角度去理解对方的行为原因,是一种有效的自我调节情绪方式。 3.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在对话中抱怨无力改变事实,可以通过反思初始目的的方式改变错误想法。可以问自己: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我希望为自己、他人、我们的关系实现什么目的?明白了这个问题就能消除“傻瓜式选择”正式这种选择让你陷入要么沉默,要么暴力的无助情绪。
继续问自己:要想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 你该怎么办呢?你应当公开、诚恳、有效的和对方讨论问题,而不是肆意抨击对方,为自己做找借口。当你不再把自己视为无助者时,就可以积极承担对话责任,而不是一味抱怨问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