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精进·自律「2」团读书
普通人都能做到快速阅读,一月8本不是问题

普通人都能做到快速阅读,一月8本不是问题

作者: Z小姐不吐不快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20:13 被阅读70次

    自从意识到自己读书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的问题,我才真正在“学会阅读”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顺。以前大学的时候常常踌躇满志地从图书馆里背走10本书,相信自己能看得完,结果两个月的还书期限到了,我却只读了两三本书,还是那些最薄,最通俗的类型。

    我有朋友爱攒书,满满的一书架子都是她很爱的书,只不过大部分还没翻看过。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有时候读不进去,她常常需要一个很安静的环境,没有杂事扰心的情况才能静下来读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恰恰和她相反,我现在读的书大部分是在地铁上,排队等候过程中完成的,周围是嘈杂喧闹的人群,偶尔夹杂着背景音乐 、报站声……有时候还要面对脸对脸,背贴背的地铁人流。

    反而下班回家我常常是做饭、刷剧、看文章,周末亦是如此,基本留给阅读的时间是很少的。但我完成了一个月8本书的阅读量,还给出每本书的读后心得,还因为两本书而写了两篇文章。

    有人就说,你怎么这么厉害,一个月8本,还能每本写书评。我倒觉得没什么,可能我刚好读的书不太厚而已。比我厉害的人多着呢,像章鱼读书经常是一个月16本,更别提已经读了一万两千书(据粉丝统计)的梁文道

    ▲有人曾调侃道长是没有钱租演播室才到街上做节目 图片/网络

    那为什么身边人会觉得我读8本书是厉害?也许就是在他们眼里,梁文道、樊登那些人就不是普通人,当然不以普通人的标准来评判。而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每日七点起床,晚上八九点才回到家,加上还要自己准备三餐,洗澡洗漱等花去的时间,基本就12点上床睡觉了,我是怎么做到一个月读8本书的呢?

    一、充分利用“等待时间”

    没有人是24小时轮轴转的,你总有空下来的时间。我上班不爱坐公交,因为在公交上看不了书。我从家里出发到公司的时间是一个半小时,转两趟地铁,中间有40分钟不换乘时间。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把手机放回书包里,掏出kindle,开始看书。

    有人问,我没有kindle怎么办?以前我没有kindle的时候会在书包里随身带一本纸质书,现在有了kindle之后,我随身带着的是一百多本书,随时随地看还很轻松,并且还能给你更多的选择权。

    ▲我并没有收kindle的推广费... 图片来源/网络

    当你看书的时候,发现旁边的人一直嘴碎地聊八卦又或者是吵吵闹闹地让你无法集中注意力,假如你不能离他们远一点的话,可以换看另外一本轻松易读的书。

    我上班时间就只需要半小时之内,怎么办呢?动脑,观察啊!带着疑问去审视你生活,看看哪些时间是可以被利用来看书的,你就会有答案了。

    除了地铁上看书,午饭过后的半小时、出去玩、吃饭排队、去美容院敷面膜等等这些等待的过程中,我一般都会用来看书。假定看不下去就不看呗,但事不过三,不给自己轻易放弃的理由。

    二、放空你的头脑,保持你的专注力

    说到这,你肯定很疑惑:我在嘈杂的环境中怎么也读不进去,怎么办?我就想刷手机,怎么办?两个建议,要么你花个大价钱买个降噪耳机隔离外界,要么培养你的沉浸力。

    很多人以为读书的目的就只有读到有用的、有启发的观点,为其所用。其实不尽然,读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培养你投入某一件事的沉浸力,你也可以理解为专注力。

    常常有人说自己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实则上,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能比你自己更能影响你自己,外部世界只不过是你内心的投射。

    我自认为是一个敏感的人,并不是那种伤古悲秋的那种敏感体质,而是对人文环境中的情绪点很敏感。当我感受到整个群体环境的情绪能量是负值的时候,我常常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因为它把我内心的焦虑、急躁、憎恨等各种负面情绪和情绪记忆带出来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你为停滞不前的事业焦虑难眠,当你为日夜争吵的关系疲惫不堪,当你妄自菲爆贬低自己的时候,你的头脑被这些消极的想法占据了****,无论什么书,你也读不进去的。

    今年的6月-10月份,几乎半年的时间我只看了14本书。比起现在的状态差太远了,因为当时正处于强烈的内心冲突当中,很多时候我是很抗拒看书的。你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层面上的“稀缺”状态。

    所以,在你想要立誓想要读X本书,先问问自己,你的大脑空出来了吗?有的话,花点时间看书呗。假如还没有空的话,要么行动,要么放下。这是我给你们的第二个的建议。当年毛泽东专门跑去闹市中读书,为的就是培养专注的能力。所以不必刻意营造安静的环境,你需要制造是你内心当中那个安静的环境。

    三、不要一字一句地看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假如有一项技术,可以把一张芯片植入人类的大脑,从而让全人类的知识实现一秒共享,你支持吗?”,梁文道就说,“一个人不遗忘任何事,其实就是等于没有知识。”其实对于读书来说,也是一样的。假如你追求理解记住书里的一字一句,实则上你并没有在读这本书,你只不过是享受觉得自己在读这个状态。当然,假如你的记忆力能不费劲地记住所有内容,无可厚非。但我们是普通人啊。

    我推荐各位去认真地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哪怕你看不下去了,你可以强迫自己做一个思维导图,把每一个类型的书怎么读法做一个简单的罗列。那么接下来你就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你想读的类型的书了。有些书确实看不下去就不看呗,真是值得一读的话自然会有机遇再碰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个人偏爱灵修、心理、认知、逻辑、教育、传记类的书,有关这几类的好书实在太多了,你完全不必忧虑做一个”通才”。这世间还有一种东西叫元认知,任何知识的本质都会回归到元认知上,当你在一个知识领域理解得足够通透,你会更容易触类旁通地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

    我翻书的速度其实挺快的,自从有了kindle可以直接做标记之后,就更快了。一般我做标记的内容都是****引起我共鸣或者让我意想不到的词句、观点,甚至是我觉得可以用作写作的一个观点。

    我会快速地扫过我所读的内容,没有遇到刺激点是直接快速翻第二页的。所以每当我看完一本书,我只需要看我的笔记就能立即回想这本书对我的最大启发以及感受,甚至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观点延伸成一篇不同于读书笔记的文章。

    当我在读《俾斯麦传》时其实挺费力的,我有很多读不懂的地方,历史事件、人物关系等等对于我来说是复杂而陌生的。但我读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俾斯麦都干了些什么,而是我想要理解像俾斯麦这样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去理解像他这样自命不凡、独裁专横却复杂多变的天才人物,去理解一个伟大人物对时代的意义以及局限性,这或许是理解人性、历史的最大魅力,这也是我爱看传记类书籍的原因。

    四、把自己融入书本里并去实践

    读书本来就是一件功利的事情,即使你说读书是为了打发时间、培养气质,这难道不是一种功利性的目的吗?于我而言,读书对我的意义是,提升认知。所以,我现在看很多微信文章都看不下去了,因为看完之后既没有提升我认知,也没能博我一笑,我又何必看呢?虽然我关注了一百多个公众号,我一般只看置顶的那些。

    不是读书改变命运,不是知识改变命运,而是认知改变命运。你对自身的看法、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世界规则的理解,往往很大程度来自于你的认知。人可能受限于过去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一套认知方法,但这是狭窄的。

    ▲假如你的观点都是来自于家人,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图片来源/见水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假如你还没本钱去更大的世界去旅游,不妨把你内部的世界再扩大一点点,多读点书,输出你自己的观点,在不断的观察和实践中修正完善,这才真正不辜负一本书的价值以及你所花的时间。

    关于快速阅读,其实有很多达人有自己的看法,各位可以多去尝试,找到真正适合你的。而不是说你想学习某一个达人就去照搬模仿他的做法,你得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判断实践的能力

    如果你个人有独特的读书方法不妨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交流学习,或者是直接私聊我哦~(在公众号后台留言“读书笔记”可直接观看我历来的读书笔记)

    以上,与你共勉。

    以往文章推荐:

    可以贫但不可以“穷”,认清“稀缺心态”或能扭转你的人生

    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自律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你的认知,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有些人,穷尽一生也未曾真正认识自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普通人都能做到快速阅读,一月8本不是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bk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