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快乐作文创始人杨克顺:谈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面临的巨大挑战
2017-9-22 09:43:14
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作文几乎是所有语文老师的梦想,更是我终身不懈的追求。前段日子,我还在自己的搜狐教育、知乎、简书等网络平台中推出《中小学作文教学之怪现状》《挡在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路上的五重山》等文章,为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号与呼。
我曾多次自问: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之路有多难?还有多远的路要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作文、快乐成长?我找不到确切的答案。
这让人不由联想到中国在一穷二白、科技落后、物质匮乏的时代,我们的科技工作者白手起家、克难攻坚、不畏险阻,自1958年立项至1964年,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就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联想到中国在一没有技术,二又缺乏经验的情况下,仅仅用了8年时间,就成功制造了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其中很多关键技术远远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些高科技的难题,在智慧的中国人面前,其实就是“纸老虎”,最终会被一个个突破。然而,自白话文运动以来,中国的青少年儿童却饱受作文苦、作文难的折磨和摧残,诸多专家、学者和一代又一代语文教育人虽付诸诸多努力,开出一剂又一剂所谓的“良方”,最终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治愈中小学生作文难的“顽疾”。以至于语文人发出:“撼山易,撼作文难”的感叹!
一问:中小学生作文教学改革难乎?
难!远比制造原子弹、航空母舰、宇宙飞船难!
再问: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果真难乎?
难!难于上青天!
其因何在?这是因为中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面临着远非教育人所能改变、所能战胜的巨大挑战!
一是教育价值观的挑战
教育价值观决定着通过什么样的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党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倡导“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明确了现代教育的价值观。然而,这与社会大众心目中所期盼的教育价值存在着截然的不同和对立。
社会大众心目中期盼的教育价值只局限于一点,那就是让孩子读书、学习、考大学、当官、挣钱、光祖耀祖。这是根植于中国人骨子里的最朴素的心理诉求和对子女通过上学、读书改变命运的期盼。读书为做官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宋真宗赵恒在《励学篇》中曾写到:
励学篇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劝学,把读书人的目光聚焦在“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车马多如簇”等吃、住、娶妻、做官方面,这一封建糜烂思想一直蔓延至今。受此思想影响,读书、做官等便成了社会大众对子女接受教育的期盼,成了社会大众对教育存在的价值追求。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影响着学校教育办学的价值取向。
教育具有普惠性,学校教育要办社会和人民大众满意的教育,就要满足芸芸众生对教育的期盼。否则,必然遭至社会的淘汰。学校教育要赢得生存空间,只有迎合社会大众对教育价值的诉求。
于是乎,自古私塾、学堂,乃至当今的学校教育,在作文教育这件事上,为了迎合科举取士选拔的需要,强调在语言的包装上、技术上的承转启合等方面下功夫。一致今日,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口号震天响,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却岿然不动,语文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仍旧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第二、应试教育的挑战
教育起源于人类生活、生存的需要,这是教育的源点。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为满足统治阶级培养所需要的统治人才。科举取士是阶级社会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这一制度在中国家教育史上延续1300多年,直到清末民初才得以废止。但是科举的阴魂却依然附体与今天的“应试”。“应试”是现代学子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关口”,也是今人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唯一“通道”,加之中国人素来就有读书、考试、做官的念想。时至今日,“应试”教育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与古代科举作比较,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目前的学校成了应试的训练场,教师成了应试的教练员,学生成了应试的奴隶,作文则成了应试的工具。
由于应试有术,河北衡水高中、安徽毛坦中学、河南郸城一高等等,反而受到社会大众和地方行政部门的追捧,而成了教育的一面旗帜。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中小学课改围绕应试而着力,应试成了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家督学、原云南教育厅长罗崇敏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进入幼儿园,看到的是很大的希望;走进中小学,看到的是希望;到了高中,看到的是失望。”应试教育摧残着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扭曲着青少年儿童的灵魂和心态。
学生作文原本是让儿童在快乐的表达中教会孩子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创造、促进生命成长、奠基生命底蕴的教育手段,在应试教育的大气候、大环境中却被演变成考试的工具。作文教学中,教师不是着力点和目光聚焦在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上,而是纠缠在怎样开头先声夺人,怎样立意标新立异,怎样布局巧夺天工等文章的技术技巧上,把功夫下在怎样迎合阅卷老师的心理上等等,从不考虑学生的生命成长和感受,相对于学生来说,那些远比作文技术更重要的自我、尊严、个性、想象力、创造力等,统统被教师扼杀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上。学生在人格丧失、真情流失、自我迷失、童心童话尽失的作文中,思维被扭曲,成了变态人。有人曾把应试背景下的作文教育称之为有“毒”教育。即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这种“遗毒”必将影响着他们未来的生活、生存和生命的质量,影响着他们成人后的人格倾向。
当下,走进中小学,让我们看到的依旧是应试教育的大旗迎风飘展,中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改革举步维艰。
第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挑战
提高质量是基础教育的生命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基础教育的质量。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师,是一个庞大的教师群体。就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言,普遍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不高、职业道德意识淡漠、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相对不足,还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
就当下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而言,绝大部分语文教师既没有系统的作文 教学专业理论知识,又没有成功的写作体验,教学上也没有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案。教师以其昏昏,无从使得学生文路昭昭?有人把这些没有系统专业知识,没有成功写作体验,没有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案的语文教育从业者,称之为“三无牌”教师。“三无”教师到底有多少,大凡语文教师来个自我对照,再权衡一下身边的其他语文教师,心中自然会有一个明朗的数字。庞大的“三无”群体,极有可能在学生年幼的心灵上,刻下假作文、套作文、空作文的印痕,把学生领进作文的歧途,推进作文难的苦海,更无从谈起让广大中小学生快乐作文、快乐成长、快乐做人。
消除“三无牌”教师之不二法门就强化教师继续教育。然而,纵观一下县市级教师培训机构和基础教研室的教研人员,在作文教育这个行当上,又有几位称得上真正懂作文的行家里手呢?即便有,也是屈指可数的,知之甚少而又不用心钻研者却数不胜数。
作文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应该是来自语文教师群体自身的素养,它关系着作文教育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和改革的成败。只有当所有教师清醒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把提升素养作为一种自觉行为时,我们自然就会看到中国教育未来的美好和希望,看到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灿烂前景。
…..
期盼教师素质普遍提高,驱散应试教育的阴魂,让广大中小学教师沐浴在快乐作文的春风中,尽享作文教育的幸福和美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