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809558/d1e311c90b1af1c1.png)
信息时代,知识就是核心竞争力。做好知识的管理是个人发展和个人竞争能力提升的关键。
那么如何管理我们的知识呢?《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从学习知识、知识保存、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五方面分享了个人知识应该怎样去管理。
在进入正题以前,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知识?
知识与信息不同,知识要靠经验去消化,要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举个栗子:任何人都可以在谷歌的网站上搜索到“盲肠炎手术的开刀步骤”,但不论这个人收集了多少信息,有人敢让他开刀吗?
没有经过人脑加工,实践检验过的只是信息,不是知识。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能够用语言、文字、肢体等方式表达清楚的知识。隐性知识则是虽然知道该如何做,却很难告诉别人或说明白的知识。
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讲,大量的知识以隐性知识成分存在。把隐性知识显性化是知识工作者必备的技能,也是评判人与人能力差异的重要方面。
一、学习知识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搞清楚三个问题:学什么知识?学到何种程度?有什么好的学习的方法和工具?
有个很爱学习的女孩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治炼专业毕业。由于不喜欢做钢铁行业,又读了北京大学的法律专业第二学位。毕业在一家很轻松的行业协会工作,但该协会没有很多法律方面的工作,女孩子工作没有什么压力,但仍然坚持学习。她热爱学习语言,看《大长今》等韩国热剧时就学习了韩语;喜欢巴黎的浪漫就学了法语;还学了日语、西班牙语。由于眼界开拓了,她又就到法国读了一个国际贸易的硕士。两年后,再回北京,找到一家外贸的单位,薪水4000多,这个时候距离大学毕业已经8年了。
也许对这个女孩来说享受学习的过程,但对社会上大部分人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个人价值和竞争优势。
学习如果没有方向性,以有限的精力去追逐无限的知识,累死也没有效果。所以,学习前应该找到自己学习的方向。学习知识首先要确定方向,要聚焦。这个聚焦越细越好,要选择自己有兴趣,又有优势部分经营。
新东方的俞敏洪说;“若要引人敬意,就要研究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在那个领域你是最顶尖的,至少也是中国前10名,这样无论任何时候,你都有话说,有事情可做,我原来想成为中国研究英语的前100名,后来发现根本不可能,我就背单词,用了一年的时间背了一本英文词典,成为中国单词专家,现在我出版红宝书系列,从初中到GRE词汇有十几本,年销量百万册,稿费比我正式工作收入都要高得多。”
了解优势,确定目标后,起码在一个领域学习时间要长达三年以上,才能成为这个知识领域上的专家。那么怎么学才能达到三年成为专家的目标呢?分为四步。
第一步,打好基础学习内容。阅读简单经典的入门和概论类书籍,文章中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和被收藏最多的论文。
第二步,了解行业。阅读关于你关注领域搜索引擎的前50页内容,形成对行业的感性认识,与同行人士交流获取隐性知识。
第三步,跟进发展。关注期刊杂志、互联网信息行业论文、行业专家的观点博客,参与行业社区交流研讨会等。
第四步,实践创新。在工作中有意识的利用知识做完每一项工作后回顾总结,有意识的做知识显性化工作,写出你的观点和体会,充分利用机会说出你的看法。
二、保存知识
保存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个人更好发展,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保存知识要有取舍,只有符合目前和将来发展方向的,才去保存。保存知识时要经过自己处理,要给这些知识建立搜索引擎,保证需要的时候能找到它。
如果你仅有10篇文档和10个文件,那么你放在电脑桌面上就可以。但若是你有300个文档和3000文件就需要分类。
分类的原则是深度不超过三层,如文件夹——子文件夹——孙文件夹。通常来说,如果超过三层,你再打开的概率会低于10%。在下载文件或新建文件时一定要做好分类和建档工作,不要只图方便,否则你今天的一时方便,就会带来明天无穷无尽的麻烦。
三、共享知识
共享知识,让别人知道你知道,有助于建立你的个人品牌,让别人更愿意跟你合作。传递和共享自己的知识,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知识共享加深别人对你了解和信任,为个人发展开拓新的天地。
也就是说,谁能主动的共享知识,让别人去了解自己,谁就占据了竞争优势,在同样的条件下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共享知识是一件双赢的事。但最大的赢家还是自己。在共享知识的过程中你就会把自己的隐性知识梳理为显性知识,这会促使你深入探究问题本源,提升知识掌握程度,摆脱了一知半解的状态。
共享知识的方式很多演讲、发表论文,写自己的小感悟、发一篇博客日志、参与一次面对面的讨论等等。
四、使用知识
积累有用的个人知识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知识的独特性;另一个是社会对知识的需求。
使用知识有三种方式:一是把个人知识与任务和项目结合起来,向某个固定的机构提供知识服务;二是把个人知识表现为专利形式,通过销售专利向社会提供知识服务;三是把知识产品化,直接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
五、创新知识
先做两个测试题。
测试题一:有两位骑手分别骑上自己的马进行比赛。但比赛的规则是看谁的马跑的慢,谁就是胜方。这和以往的经验不太一样,两个骑手很不习惯,慢腾腾的比赛起来,但是如何才能取胜呢?
一位智者传授给他们一个赛马的妙计,稍后两位骑手经过商量,扬鞭催马,一溜烟的打马迅速跑起来,请问这个智者传授了什么妙计呢?
测试题二:有一家人去找出租房,全家三口,夫妻两个和一个五岁的孩子,他们看到一则出租广告就赶紧跑过去,房子很好,房东却说:“我们的公寓不住给有孩子的。”
夫妻俩大失所望的走开了,五岁的孩子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又返了回去,敲房东的门,门开了,孩子说:“……“房东听了之后高声笑起来,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
请问这5岁的孩子说了什么?
我们来看答案。
答案一是两名骑手各自骑上了对方的马。
答案二是5岁的孩子说:”老爷爷你这个房子我租了,我没有孩子,我只带了两个大人来。”
在第二个测试题中,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一定会按照习惯性思维方式作出反应,不外乎出高价、苦苦求情,或者夸耀孩子非常听话,但这三个方案都不能解决问题。
而五岁的孩子却不考虑这些,他考虑的焦点是从“父母带孩子”转向“孩子带父母”,这样就把问题解决了。
其实很多知识我们都掌握,但是由于我们的习惯性思维,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办法把知识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创新最大的制约就是原来的固定思维和思维的框架,我们考虑的问题都是在原来的圈子里,无法突破也就无法创新。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写于2009年,至今已有11年,里面很多技巧已经过时了,但知识管理的大框架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本书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知识共享。因为知识共享是一件双赢的事,值得我们坚持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