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428159/4529838ea1ab0737.jpg)
不知道喜爱写作的你,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酝酿或者构思一篇文章的。
我的做法是,经常在一动一静中酝酿某篇文章。
一是:动。具体分三种情况:
1,读书时。读别人的文章,引发自己的所思所想。通常情况下,我们读书的时候思维很活跃。作者写到某件事,读者能调动自己的联想,能想到三件、五件。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28159/e881cc27048c6499.jpg)
这时候你的联想,就是你构思酝酿文章的绝好时机。有人说,你在读书上花的时间,都会在人生的某一个时刻给你以回报,意思大致是这样吧。
2,旅游时、行走时。记得有一次我坐在火车上,倚着车窗,看着窗外飞驰掠过的景物,心中浮想联翩,有一件事牵连出来,像《水浒传》开头的人物出场,一个牵另一个,逐次登场,由此展开推动故事情节。我当时是想到了许多人、事,想了很多很多。
我当时拿过手机,很快在备忘录里面,敲下了几个文章题目,随之列出提纲。回来后收集整理,丰富充实,就写成了两篇文章。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28159/71b10712b44b364b.jpg)
三毛说:“旅行,只需要一颗安静的心和不停的脚步,不停地遇见,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流动自己的思想,不停地更新自己的记忆。我是在旅行,孤独是自我,却思考着我的灵魂。”
三毛说的思考、应该包括我们酝酿构思文章的线索在内。
在散步时候,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散步时,运动量不大,也算是一种休闲状态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28159/b678c17af4310f3e.jpg)
那时候人头脑最轻松,自由活泼,会自然而然地打开思路,思维也处于敏捷状态。这时候是酝酿构思文章的很好的时机。当然你如果和别人一起散步,效果就差很多了。
3,与人交谈时
俗话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什么意思?人独处一寓,犹如桃花源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独自个儿,思维会很收缩、偏狭,所谓孤陋寡闻是也,源于你缺乏与外界的接触。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28159/b75f0cfca053a76e.jpg)
而与人交谈,你能从各方面各角度获取、吸收人们的谈资,了解他人的、外界的事物、信息。
我觉得,人在运动中思维才是很活跃。
二是静。
这个静也指三个方面。
1,是躺在床上时。
在睡觉前或者睡醒后两个时段。孔子说“寝不言“。意思是不说话能快速入睡。这个不言,是你不说话了,你的头脑一定就在想什么。“吾日三省吾身。“放在晚间睡觉前,是最合适最恰当的。从中你一定能梳理出写文章的诸多信息。
2,是静坐或独处时。
独自静坐,是人生需要的环节。桌上一本书,一杯茶,录音机里放出一曲轻音乐,对窗而坐,看流云变幻,耳入小鸟啼鸣。思绪随之流水一般铺展流淌。
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听闻的信息,读过的书,做过的读书笔记,看过的电影等等等等,一起潮水般都向你涌来。
3,是欣赏别人的文章,引发自己的联想感触。常说的掩卷而思即是。这一点,读书人写作者们都知道,不用我多说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28159/bf8697a9ceca8b81.jpg)
以上所述,值得注意的是。当你头脑中瞬间产生出某种想法,也就是灵感吧。你需要紧紧抓住它。你最好把它记下来,免得它跑掉了。
看到挑战日更的作者,有时会抱怨自己越到后来越写不出什么。好像思维陷于枯竭,好像没啥值得自己深挖的东西了。
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写作者的困惑,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圈定,没有对应切合自己的方式,而去酝酿、构思好自己的文章。
(注)关于写作卷,我预留了三位数,是准备写上百篇文章来的,打算形成一个集子。欢迎关注,互相学习,欢迎留言提出批评、建议。
本文为谈写作系列之一,后文待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