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
原理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主学习者”的培育为宗旨,使学习者的元认知技能得以提升。
原理二:重视学习的社会性。通过社会交互作用展开。
原理三:情感对学习而言十分重要。学习者的自我肯定感,达成感很重要。
原理四:关注个别差异。个别差异包括知识、思维方式、学习风格等是多种多样的。
原理五:求得所有学生的发展。
原理六:灵活运用学习的评价。强调支撑学习的有意义反馈。
原理七:理解关系性与“水平性链接”的能力。即超越知识和学科边界,强有力促进跨界的水平链接。
深度学习设计强调的,是琢磨儿童学习的设计,本质上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设计。由六个要素组成:情境、协同、支架、任务、展示、反思。
重要的是,教师自身需要深思熟虑,让学习者在教学中怎样与学科的见解与思维方式去展开思考其结果会形成怎样的素质与能力。
不完全理解也是把握每一个学习者思维的一种方式,这就是说,容许不理解,凭借直觉也必须做出选择,但不容许学习者做一个旁观者。完全不思考。
深度学习中的对话不是单指同他者的对话,而是指三种对话,同自己的对话、同他者的对话、同课题的对话,以及这三种对话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反复的。进行编织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同自己的对话与同课题的对话,才能走向深度学习。
著名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唯一的真正的旅行,焕发青春朝气的唯一办法,并非欣赏新鲜的风景,而是用别样的眼光。用一个他者的眼光,用万千个他者的眼光来眺望这个宇宙,眺望他们每一个人所眺望的万千世界,眺望他们自身的万千世界。
课堂研讨中教师的作用:1.做一个循循善诱者,在儿童之间形成链接。2.创设学习场,即建构儿童的主体性得以发现、对话得以产生、学习得以深化的场域。
佐藤学说,教师不是一个人成长的,作为专家的学习与成长的教师,是从前辈的榜样中学习,从同僚伙伴的相互学习,并受到后辈成长的支援。在共同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可以说,作为专家的教师成长的质取决于教师所在的专家共同体的质。
深度学习的新型教学范式,具有共同特征:1.驱动性问题;2.聚焦学习目标;3.参与科学实践;4.协同学习,即学习共同体;5.技术支援和观念创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64225/91c74201741b4c2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64225/b1334363d041755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64225/369b970261c492e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64225/4f3ec7117bf5cea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64225/249c8c899f93b23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64225/21b9aa068e4b178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64225/3c15a027d4150d5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