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性觉醒论-序【释文】

自性觉醒论-序【释文】

作者: 恒福时记 | 来源:发表于2019-10-16 22:16 被阅读0次

    于书法,这是最高级的识见了!可以不信,呵呵

    自性,是指我们每个人的本来面目;艺术,则是思想的发现;因此如果一个书家在作品中没有自性的体现,只是亦步亦趋地追随先贤的足迹,即使已经达到了至善至美,以假乱真的境界,也只是表明他下的功夫足够深,但还不能说已经到达了艺术的境界。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国运日隆,各业畅旺,文艺复兴繁荣,正遇上好时候,书法作为国粹,政府与民间都很重视,习练者很多,有人说总数可能超过数千万,专门从事书法相关工作的人也超过百万有余,相信不是夸大其辞,并且当代书法碑帖并行,百花齐放,可以说是真正的盛世。

    我注意到现代人习练书法,无论是童蒙还是年长者,大多是从临摹古代法帖起步的,以临摹得象为首要目标,有的甚至要求达到纤毫不能误差的地步,认为这样才是得到了“笔法”,如此用功,寒来暑往,纸墨堆满了屋子,根本没时间去考虑这么做的意义与得失,从而使当代书法家虽然很多,但作品却很雷同,大抵是那么几种流行法帖的面目,偶尔看到一个佳作,如果不看署名的话,根本不知道究竟是谁写的,书法之路拥挤到这种程度,真是让人痛心,这些年来书法界也有不少人在反思这个现象,但讨论的重点往往集中在技术层面,不明白造成这个“弊端”的本质原因,从而也就没办法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难道不是很悲哀吗?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他的书法是通过学习鲁公(颜真卿)或东坡(苏轼)等先贤,从而领悟得到笔法的,以此表明他书法的师承出处,但给人感觉就好像每个书法家都有各自的笔法,不能混同,于是我一个疑问:鲁公与东坡,他们的笔法难道真有什么不同吗?世人看到他俩的字从面目而言差别很明显,从而就认为他们的笔法也应该不同,这真是一个大谬误啊!那什么是书法的“法”呢?简略来说,就是用笔的原理与在书写中调锋的技术,是不难掌握的,一个“永”字就可以完全的讲清楚了,悟性高的,在一笔当中,即能体悟,但面目却是因应人心而表现各异,与书家的学识涵养,个人际遇有关,无有穷尽;所以从法帖或跟书法老师学习,如果不能深刻的明白这个道理,笔法可能还没学到,但肯定会将对方的面目先继承了,从此以后就象是一个戴着面具的人,这是舍己从人的做法,与削足适履、邯郸学步有什么不同呢?这种状态下,用功越是勤奋,就离自己的自性越远,没有什么事是比这更可悲哀的了!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应该要审慎的思考这个问题!

    为何要学习书法?我们应该经常扪心自问,以回到初心的状态;如果说仅仅是为了写一笔漂亮字来作为炫耀的资本,那就无所谓,但如果是希望通过学习书法来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与先贤在精神上相契合连接,从而达到修身养性、明心见性的目的,那么如果不停息驰骋向外之心,反观内照,恐怕是难以做到的。我经常研究历代书家习书的轨迹,发现明、清而后的书家,往往晚年书法才见性情,我私下认为他们未必是有真正的领悟,只是因为年老而倦怠的缘故,不再循规蹈矩于法帖的约束,任心自运,反而与大道暗合,这就是不破不立(破相复相)的道理,学者于此是不能不深加体会的。

    这些年我也经常碰到一些因为临帖而不知道出帖的朋友,就以自性论来作开导,使他们明白书法的面目是心性的外在体现,而笔法是其基础,临帖时不宜将其一并吸收继承;有一个人言下就有领悟,点头向我致意,说:“听了您这一说,我临帖的感觉突然就不一样了,这个帖似乎也不再是刚才的帖子了。”我大笑,说:“你的这个感觉与我当初是一样的。”

    另外对于书法老师,我觉得需要特别强调一下:书法老师负有保育初学者的重任,特别应该明白“自性论”的原理,如果遇到有书法天赋的学生,希望不要让他们在无止境的临帖中丧失本元天性,教会他们基本的笔法之外,更更要让他们领悟到书法的精神含义,辅助以博览历代名家的书作,从而确立远大的志向,只有这样做了才算是一名真正合格的老师;针对这个问题,我将予以详细的论述。

    己亥初夏 恒福 撰并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性觉醒论-序【释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jp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