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师报 公众号
教育是唤醒,不是雕刻
1.教育,是人类永恒的影子。
2.教育工作虽然是与灵魂有关的工作,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然而,它并不是通过雕刻来唤醒灵魂,而是以唤醒的方式完成对灵魂的雕刻。
3.好的教育就是宽大、审慎、温暖,能够将教育的力量绵延终生;是那种宽大如海洋,高远如天空,审慎如科学,温暖如春天的教育。
4.教育如诗,因为生命如诗,生命成长如诗。好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个诗人。即使他不一定能够写诗。
5.以道家的标准来看天下的教育,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学生服从老师的管教,但背后多有抱怨,极端者又怕又恨,恨得咬牙切齿;
第二重境界,学生尊敬教师,但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存在,即使老师不在身边,仿佛也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在旁边凝视;
第三重境界,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存在,各人做好自己的事情,达到了生命自觉的状态。此时,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多余的,教师也有同感。
6.教育之谜,是生命成长之谜;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猜谜、解谜者。
7.教育即转化。教育之难,难在转化;教育之苦,苦在转化。
8.真正的教育不会是轻松的,不是冰面上的滑行和舞蹈,而是要在严寒冷酷的生存状态下,挥舞着冰刀,用全部内心的激情和冷静,去对冰进行雕刻。
9.面对教育的限度和人生的限度,教育者最审慎的态度可能就是:在悲观中执着地前行,对最终能够走到的终点,在超脱中保持淡定和从容。
10.当“教育”站出来,和“生命”站在一起,生命的意义得以显现了,得以绽出了......当“生命”走出来,和“教育”并肩,教育就有了前行的目标与勇气。
教师是创造者
11.教师的尊严和快乐从哪里来?不在于学生的幸福,不在于任何人的同情、恩赐和赞美,而在于自身教育生涯中的创造。
12.教师的教学创造力=价值观+知识+技能ⅹ好奇心和想象力。
13.生命在,课堂在;课堂在,生命在。真正的课堂,都是用生命活出来的。
14.教师的课堂不在图书馆,不在书斋,不在书本中,在学校,在田野,在每天真实发生的具体的教育教学生活之中。
15.如果说,课堂是教师的脸面,那么,读书则是课堂的脸面。你读过多少书,读过哪些书,心中有多少书打底,自然会勾勒出你课堂的样子,展现出由读书而来的课堂格局与课堂气度。
16.教师需要有三大积累:阅读积累、实践积累和写作积累。能否实现积累,不仅取决于时间、精力的投入,更取决于习惯。
17.教师的价值观、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属于“前50里路”。“后50里路”是勇气之路,是思维品质之路,是想象力之路,是好奇心之路。
18.什么是名师之树的根?他们赖以生长的思想和精神。
19.新时代教师应锤炼的六个新基本功:立德树人、研究、融合、协同、评价、数字化。
20.ChatGPT时代,要做只有人师才能做的事情,发挥人师才有的职能,包括培养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价值与意义、思维与情感、意志与勇气、奋斗与进取、反思与自省、创造与创新。
请将学生邀请进生命里
21.教育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22.师生之间是一种邀请和被邀请的关系。教师以邀请和协商而不是命令或强制的姿态,以平视而不是俯视的姿态,邀请学生共同走入一个世界,或在炉火旁恳谈,或在湖边闲谈,或在林中空地上促膝交谈……
23.作为教师,思考今日教育的起点,不再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而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
24.学生具有最充沛的可能性,是最悬而未决的生命,等待着教育者,以及未来的自己把这些隐匿的可能变为澄明的现实。
25.我们在儿童生长过程中发现的许多问题,其实不是“问题”而是“现象”,是生长需要的一种具体诉求。这些现象不是需要我们去制止的“洪水猛兽”,而是“生长现象”,受到“生长需要”的支配,需要我们去发现、理解、尊重并尽力使之满足。
26.面对经历生长躁动的生命,教育者最怕的是自己的心灵也随之躁动,教育者的躁动也会传导至受教育者的心灵深处,引发他们更大的躁动。
27.学生是种子,不是石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花蕾,但却有不同的花期。花开的早与迟,不是判断花蕾价值的标准。
28.世界上存在三种教师:急吼吼因而失去耐心的教师;慢悠悠但可能错过生长时机的教师;不紧不慢间把握了生命生长节律的教师。
29.教育者赖以自豪的成功,就在于他们能够自信地宣告:我培养出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我参与创造了他的独特。
30.智慧的老师: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把自己当成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