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自制起重机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探索,了解自制起重机的原理;从各个方面了解滑轮组的原理,培养孩子对于物理的兴趣,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实验原理:起重机又称天车、航吊、吊车。滑轮组的存在是起重机力大无穷的原因,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但是无法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要增加绳子的距离。起重机上的滑轮组白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施力方向。
第二周:3D全息投影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3D全息投影的原理;动手制作3D全息投影工具;培养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意识。
实验原理:全息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记录着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这是成象过程: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在相干激光照射下,一张线性记录的正弦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物体上各点的光信息,故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整个图像,通过多次曝光还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而且能互不干扰地分别显示出来。
第三周:铁树开花
教学目标:学会制作组装铁树开花,锻炼动手能力,掌握铁树开花知识,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意识。
实验原理:“铁树开花”的实验原理是因为置换反应中铜金属被锌缓缓替换出来造成的,元素表活性排行是是锌>铜,该实验成品刚好证实了元素表理论。
第四周:反冲小车
教学目标:学会制作组装气球反冲小车,锻炼动手能力,掌握气球反冲小车知识。
实验原理:某个物体向某一方喷射出大量的液体、气体或弹射出某一物体,从而使物体本身获得一个反向速度的现象,叫做反冲运动。本实验中,气球中的气体喷出,使得固定在小车本身上的气球获得一个反向的力,从而带动小车向反方向跑出去。
第五周:沉浮的章鱼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探索,了解沉浮的章鱼的组装步骤;认识章鱼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感知沉和浮的概念。
实验原理:浮力定律是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 体所受的重力当我们用力挤压瓶子时,章鱼身体里的空气被压缩,一部分水进入章鱼脑袋处的吸管里,导致章鱼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受到的浮力减小,它就下沉了 。反之当我们松开手,水的压力减小,章鱼脑袋的吸管空气体积增大,章鱼排开水的体积随之增大受到的浮力也增大,它就浮上来了。
第六周:走马灯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探索,了解走马灯的作用以及动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实验原理:蜡烛点燃后会加热周围的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的密度小,因而热空气通常会浮在上方,向上流动,而上方冷空气下降,从而使得空气流动,空气流动便形成了风,当风沿着上方纸杯的扇叶口流动,便会造成旋转的现象。
第七周:扎染手绢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探索,了解扎染工艺和扎染染色原理,了解扎染工艺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实验原理: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锋 、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扎染的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 扎染手绢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它有一百多 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
第八周:磁悬浮笔
教学目标:通过对磁悬浮工作原理的探究,帮助孩子掌握磁的相关知识,锻炼孩子利用简单器材完成实验能力,提升孩子的观察、分析的思维能力。
实验原理:磁悬浮笔是利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四块磁铁碰性往上,形成一个小型磁场,穿过磁铁的笔芯就等于小磁铁,磁场具有抗拒因重力而下降的能力,调整笔到合适的位置,小型磁场使笔完全脱离轨道,悬浮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