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报呼吁,“抗疫”≠“恐鄂”。
因为最近有一些舆论中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声音,一些人在网上对湖北人恶语相向或是乱贴标签,还有一些地方的防疫措施没有及时做到位,也让一些外出的湖北人回不了村,返不了城,住不了店。
![](https://img.haomeiwen.com/i6351541/edbe8830efef9fc7.jpg)
以上都是人民日报的文章描述,官方及时发文呼吁,无疑在关键时期做好了引导作用。我根据自己了解到的一些事情,也记录一些所思所想。
我也是湖北人(尽管今年过年在江西,没有回湖北),看到很多情况,不由得愤慨或无奈或惋惜。我有那么多的亲人、朋友、同学都在湖北,这种情况下我更能感同身受他们的处境,我希望他们平安、健康、同时也被尊重。我也希望不在湖北的同胞们、同袍们能够换位思考,多一些理解与尊重,多一些祝福与鼓励。
事实
我所了解到的网上一些正规媒体信息(想必大家也可能看到过),武汉人在云南丽江旅游,后来没有酒店能入住,看到他们的身份证后,便是婉拒;
上海那边一户户籍湖北黄冈的一家人,居委会或邻居看到是楼下他们的车是鄂J的牌照,每天上门询问。(实际上他们并未回湖北,一直在上海待着)最后业主只好把牌照挡住,也不开车出去;
我所在杭州小区的业主群,前几日有一户湖北返程的邻居回到杭州,顿时群里沸沸扬扬,还有部分邻居语气过激;
我还看到小区群有发过一张图,里面登记着湖北籍人员在哪些社区、哪些小区、哪一幢哪一楼哪一室。截图编辑涂抹的痕迹只遮盖了部分,还看的到一些身份证号和小区具体房号。
以上是湖北以外的消息,再来看看湖北真实的情况。我们老家今天开始已经实行“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交通全部隔断,真正的把村口的路都堵住了。同时,我打电话给家里亲人,听闻我爷爷和姑妈家说家里都有广播或是宣传车一直在宣传,而且他们也做到了不走亲戚,不出门。
感受
第一反应当然是愤慨,心想你们怎么能这样做??你们怎么能这样说??
但转而感受到的却是无奈,因为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人,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是心善的。而且这少部分人只是恐惧冲昏了头脑,进而暴露了原本就不过关的素质。
最后的感受便是惋惜,貌似很多人都难以做到换位思考。总之,危险没有发生在自己身边,就没有什么感觉。
对未知疫情的恐惧,这种情绪很正常。实际上只要我们做好防护,做好隔离,也不会有问题。但我们在相对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时,不妨多给处于疫情中、相对风险更大的环境中的一些人更多的祝福与鼓励。
想法
其实首先是换位思考。因为只要换位思考,就能转变态度,不再只是单纯的说湖北人怎么样。试想这件事发生在其他某个省,在这个省的人会怎么样,会被其他省如何看待?但是,换位思考这件事太难。一个人主动换位思考尚且不易,更别说其他人劝他/她换位思考。
其次,多看正能量。比如针对上面的新闻,后续其实也出现了转机。云南丽江当地相关部门也开始安排指定酒店对外出旅游的武汉人进行妥善安置;
我在杭州所在小区、社区后来对湖北返程的邻居也给予了必要的帮助。帮他们买菜放到门口,他们也主动居家隔离;
再加上全国各地的各项支援,比如海陆空军医的除夕支援,浙江135位医生的逆行请战,美的集团对火神山医院所需全部家电产品的免费捐助等。
最后,给予祝福。“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武汉的医生们、全国支援的医生们春节期间早已没有假期,一天也只有4-5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他们也有家庭,他们也是普通的一员,但因为他们的岗位是医生,所以他们坚持在一线奋战。而我们不用在一线,也被通知延长假期,那我们是否可以多给予他们祝福和鼓励呢?
决定
首先,我们要做到过滤信息,多看官方渠道、正规媒体渠道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多关注正能量的消息。
其次,仍然要加强自身防护,同时多关心亲人朋友。
最后,要自我坚强。社会的常态便是有好有坏,不会有百分百完美。我更愿意相信美好,哪怕来的晚一点,总归还是会来的。就好像父母有很多子女,帮这个的时候顾不了那个,帮那个的时候又忽略了另外一个。但只要他们有空,就会不断的关心子女。哪怕他们某些方面暂时做得不够好,但只要他们力所能及,后面都会跟上。
国家也是如此,在疫情战面前,也许很多政策、资源不能马上落地、落实,但我们要相信,有更多人在奋斗,更多人在行动,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美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6351541/0f623a91a88cf799.jpg)
湖北人,既是同胞,也是同袍。
加油,湖北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