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家乡六安的民俗风尚,我首先想到的便是一种在六安人看来司空见惯、物美价廉的食物。它白白的圆圆的,不似蒿子粑粑(清明时节吃的一种食物)那般清香鲜咸,但入口时却有一种甜甜黏黏的即化感。寻常时,它只作为一种普通食物在大街小巷的作坊里出售,但在小年夜时,它却摇身一变,成为人们口中所说的灶王糖,也就是我家乡人常说的糖瓜(白糖瓜)。
白糖瓜又名麦芽糖,它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主要是由含淀粉酶的麦芽作用于淀粉而制成的食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2992871/4d060a62dacf2561.jpg)
在我的家乡,糖瓜一直与小年夜紧紧相连。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在经过了洒扫庭除, 蒸藜炊黍,燃烧爆竹之后,最后一个步骤便是祭拜灶王爷。
在人们眼中,灶王爷是主管水火饮食的神,相传他会在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的夜晚,由灶台升天进入天庭去参加天庭一年一次的“年终大总结”。这时人间家庭摆放碗筷时的声音轻重,小孩子对食物的爱惜程度,一家人的善行恶行 等等一切与灶台有关的事物,都在他的汇报范围内。而玉皇大帝则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这一年一次的升天汇报,实在具有重大的利害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2992871/edb9a52218d5f0bd.jpg)
那么该如何让灶王爷在升天的时候只说好坏不说坏话呢?人们于是想到了用黏牙的糖果黏住嘴的办法来阻止灶王爷说坏话。
黄昏时分,小年夜饭开饭前,一家人先来到灶房,在灶台两边摆上点燃红烛的烛台,烛台中间是燃烧的香火,而在香火中间则摆放圆子,豆腐和灶王糖等供奉的食物。
烛火摇晃,香火燃烧,一家老小伏地朝着灶台的方向磕头,双手合十嘴里边念念有词。这时一家之主通常是要在边磕头时边念叨“灶王爷,灶王爷,多吃白糖瓜,好话多说,好话多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2992871/dba9f2525afa5407.jpg)
如此,反复两三遍,祭拜才算结束,一家人才会安安心心的去吃团圆饭。
用糖瓜黏灶王爷的风俗在我的家乡由来已久。虽不知具体年月,但打从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开始就一直延续,从未中断。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是一种风俗习惯,不如说这是一种敬畏一种虔诚。
我认为,在我的家乡,希望灶王爷可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朴素愿望,不止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祈祷美好生活愿望的虔诚之心,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善恶因果的一种敬畏之心。
总而言之,任何淳朴的风俗背后都体现着淳朴的民风,我家乡小年夜供奉的灶王糖也是如此。
网友评论